据悉,《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已顺利完成,预计有望在近期获得批准实施。粤港澳大湾区之所以“亮眼”,是因为这里汇聚中国内地两大“一线城市”以及两个特别行政区,是我国市场经济机制最完善的区域,也是当前经济最具活力的区域。
中山也是湾区城市,但相比之下,目前并不那么耀眼。那么,中山将如何定位?亿布局大交通真会如预期一样带来好处吗?
1
粤港澳大湾区,谁会成为龙头?
◆◆◆◆◆◆◆◆◆
一个经济区,必然有龙头。中山显然就不是,不过我们可以尽可能地而从中山与龙头的关系分析中山的受益程度。小编分析未必准确,欢迎大家讨论。我们不妨先看一组数据——
▲注:上述数据截至年末,来自各地统计局,均已换算为人民币。
从上述指标可以看出,香港、深圳、广州汇聚的资金总量位居前三,而且差距明显。香港几乎相当于“深圳+广州”,而深圳则超过了“广州+佛山+肇庆”。从汇聚资金总量角度看,大湾区的东岸远远超过西岸。如果把大湾区看做一个大写的字母“A”,则右下角的“香港+深圳”明显重于顶端的广州,更远远超过左下角的“中山+珠海+澳门”。
但看GDP,可能还有点片面。但如果算上资金竞争力、人口竞争力和科技竞争力,我们会发现深圳正在赶超香港,已经甩开了广州。例如,深圳的PCT国际专利数量,已经连续16年全国第一,基本上占全国一半,远远超过香港。这样看来,“港深”绝对能成为大湾区的龙头。
◆◆◆◆◆◆◆◆◆2
湾区城市,谁最受益?
既然龙头“老大”出来了,那周边的“小弟”自然近水楼台先得月。距离深圳最近的是东莞,同时受深圳、东莞和广州辐射的是惠州,“深莞惠”经济圈本来就有。从地理层面来说看来,东莞将最受益,惠州紧随其后。
广州作为省会城市,自然“心有不甘”,他们很有远见地搞了南沙自贸区。在深中通道建成之前,南沙自贸区确实一枝独秀。因为,粤港澳大湾区整个东岸中轴发展从香港湾——蛇口——前海自贸区——宝安空港新城,再到现在对接其发展的滨海片区,整个经济是向北发展的,而南沙自贸区刚好处于A字中间。
但是深中通道打破了这个格局。因为它将珠江口东西两岸打通了,原本只能往北拓进的“黄金东岸”如今多了一个发展方向,而且越往西走,越多处女地可以承接产业转移,承载资本、技术和人才的溢出。中山刚好处在粤港澳大湾区的几何中心,成为连接东西两岸的桥头堡。再加上,中山通过深中通道直接跟“老大”深圳连上了;因此,中山虽然并有像东莞那样近水楼台,但通过布局大交通自己搭台,还是能看到月亮。
另外,中山黄圃镇毗邻南沙自贸区,接壤佛山顺德。南沙港铁路在黄圃设站让黄圃港区位优势大增。目前黄圃港还在扩建当中,未来将加强与广州、深圳、香港三大国际港的合作,成为大湾区的核心港口之一。黄圃物流园计划连接中欧班列,成为一带一路的重要的货运节点。
◆◆◆◆◆◆◆◆◆
3
发展大交通专家看好中山
从全球各个世界级湾区建设的经验看,交通一体化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支撑。华南城市研究会会长、暨南大学教授胡刚认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将会吸引世界各地的人才、资金、资源往这里集聚。而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的最大红利可能会落到中山、佛山、东莞这些制造业城市。
胡刚
华南城市研究会会长暨南大学教授
???“随着交通的发展大湾区的高度会拉平,可能高科技不一定去广州,来到中山都有可能。中山以前一直是发展制造业,那么现在大湾区的建设,一方面发展先进制造业进一步提升,同时还可以瞄准更高的服务业、金融业,科技创新产业都是有着机遇。”???
而中山亿布局大交通等一系列的举动也与广东省给中山的定位不谋而合——建设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先进制造业基地,打造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产业创新中心。
中山市经济研究院院长梁士伦认为,内外交通更加便利的同时,也可能存有中山优质资源流出的问题。所以中山要跳出原来的市镇两级的那种传统体制,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出发,走在全国前列。
一起来看详细视频吧!
(请在WIFI情况下观看哦)
↓↓↓
交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先行官”,它不仅方便了人们出行,更成为人才、企业和资本的“吸金石”。恰逢改革开放40年,中山升级地级市30周年,大交通给中山发展注入了新动力。中山将乘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这股东风华丽蜕变。
◆◆◆◆◆◆◆◆◆路通、财通、人才到
期待中山能够
在粤港澳大湾区推进过程当中
真正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一极
成为东西两岸这强有力的支点城市
成为沿海经济带强有力的支撑
◆◆◆◆◆◆◆◆◆
如想回顾往期精彩视频,可点击下方的“推荐阅读”。或者点击“中山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