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制衣人,中山圆梦想

北京中科白殿医院官网 http://www.ykhongye.com/

指导单位中山市发展和改革局中山市工业和信息化局中山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中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主办单位中山日报报业集团

特约单位中国移动广东有限公司中山分公司

协办单位中港英文学校怡高企业(中山)有限公司

岁月悠悠,邝活源屈指一算,自己来中山市沙溪镇兴办服装企业竟然有32年了。这位澳门商人说:“中山何止是第二故乡?我留在中山的时间远多于澳门,中山朋友的数量也远多于澳门亲友。”

他是中山市通伟服装有限公司(下称“通伟服装”)创始人,是中山最早一批生产休闲服装的制衣人,也是当地服装行业协会的负责人之一。在澳门回归祖国二十周年前夕,邝活源向记者细述了自己的中山、澳门“双城记”。

(邝活源采访视频)

见证历史

澳门民生步步高,内地变化更喜人

“当年,我是一个最普通的澳门‘靓仔’(粤语,即‘孩子’之意)。”出生于澳门贫民区,在青少年时代挨过苦的邝活源坦言,澳门回归祖国后,最大的变化是当地人的钱包迅速鼓了起来,特区政府也有更丰厚的财政资源投入到民生建设,整个社会富足、稳定、和谐。

他举例说:“回归前,澳门的几所大学只能说马马虎虎,学位也不多。现在,当地的大学数量和种类不仅变得更多,而且教学科研水平在全国、全亚洲都拿得出手。更多来自澳门、内地的孩子,因此从中受惠。”

香港、澳门这两座城市并称为“港澳”,以往被人认为“遍地黄金”。邝活源却说,澳门回归前,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远不及旁边的香港,治安环境也很一般。昔日,多数澳门平民的“小梦想”是去香港打工。这位出生于澳门街市的昔日穷小伙,也去香港工作过一年。

  

说起中山这个第二故乡,邝活源表示:“得益于改革开放,中山乃至于整个内地的变化更大。中山人的生活水平和中山的社会民生保障成效,更是起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很让人欢欣鼓舞。”

年,刚到沙溪镇龙瑞村租房办厂那阵子,邝活源没想到,出门走的是泥路或土路,没有公交车,出租车极少,去稍远的地方要等机动三轮车。“偶尔想吃一顿大餐慰劳一下自己,却找不到去处。不像现在,提供东西南北中外美食的餐厅开得满街都是。”

有一个细节至今让邝活源印象深刻:“那时没有手机,只有固定电话。打长途电话,不能直拨,先拨去整个中山的总台,我向话务员报告一串长途电话号码,由她去拨号码。”

年,邝活源将工厂搬到了云汉村增资扩产,成立通伟服装。如今,云汉、星宝一带是沙溪镇商贸最繁华的地带,通伟服装门前的岐江公路连通石岐、沙溪、古镇、江门乃至于粤西和祖国的大西南地区。邝活源却说:“岐江公路是后来才有的,那时出门依旧是土路。公司的中层人员骑自行车上班,多数基层工友是走路上班。”

这些年,通伟服装的中层人员和基层工友逐步将交通工具换成了摩托车,后来变成了小汽车。邝活源说:“工厂搬迁后,面积扩大几十倍,员工从刚开始的30多人变成如今多人。小汽车在厂里停不下了,公司要跟村里商量,在厂外的通道设立停车区。”

无心插柳

穷小伙闯入制衣行当

赴内地拼出知名企业

“我进入制衣行业足足35年,在中山沙溪开厂32年,说‘几十年’也不为过了。”邝活源打开了关于个人事业的话匣子。

“劳动密集型产业,一般是伴随人口红利和经济区域差异去流动。以服装为例,二战过后,从欧美迁移至日本和韩国;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轮到香港;到了七八十年代,是澳门;紧接着,澳门和香港的同类厂企搬迁到内地的沿海地区,再后来是内陆地区;这些年,部分厂企迁移到东南亚地区。”邝活源说,“我这个澳门人来中山兴办企业纯属偶然,也有一定的必然性。”

成立通伟服装,其实是邝活源的无心插柳之举。他喜欢摄影,认识了一大群影友,年和两个伙伴在澳门租下商铺,成立摄影公司,开启第一次创业之路。然而,事情并没有想象中的顺利。“冲印业务量很少,也没几个人找我们去给婚宴、会议拍照。月月亏本,日子维持不下去。”

  

为了贴补摄影公司的运营费用,邝活源购入9台缝纫机,放在商铺阁楼,又请了几个车衣工。“当年,正逢澳门制衣业最兴旺的时期,只要勤奋,做啥啥都行。”邝活源说,“有一年,一位在洋行做中介的朋友拿到一张数量庞大、利润率不高的大单,在澳门做是亏本的。受洋行朋友所托,我将单子介绍给另一位刚去了中山开厂的朋友,单子做成了,买卖双方都获益。当年,内地制衣厂的生产成本远低于澳门和香港,我产生了去内地试一下的想法。”

年,秉持“试一两年”想法的邝活源,在中山沙溪镇龙瑞村租下场地,购入30多台缝纫机,搞起规模很小的制衣厂,开启内地创业之旅。时间一晃,就是32年,他专注地做一件事情。

通伟服装一直坚持并专注于休闲服装生产。邝活源指出,“通伟的理念是‘做专’。每一个行业都有做得好的企业,因为专注,他们才能够成为行业的佼佼者。”

在邝活源看来,通伟服装的着力点是品质,因为消费者的生活质量不断提升,对生活品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通伟服装素来强调管理,并以“品质高、效率快、成本低、服务好、创新多、团队精”为经营理念,赢得了客户的信任,也赢得了市场。

持续转型

没有“夕阳行业”,只有“夕阳思想”

“没有‘夕阳行业’,只有‘夕阳思想’。”是邝活源以及通伟服装的座右铭。创业32年,邝活源带领团队持续转型升级。

“沙溪服装刚开始都是做外贸单。”邝活源回忆说,“单子通常是外国客商找到香港的洋行中介,再转给内地工厂,中间多了一层。我只能找洋行中介,把需求告诉对方,让他跟国外客户沟通。事实上,这种沟通速度极慢,往往没有结果。”

多年前的全球金融危机,又适逢国内消费逐步升级,让邝活源下定决心“试水”内销单。单子的总量虽然不大,但胜在附加值高,沟通顺畅。邝活源说:“直接打电话就能沟通,或者坐飞机、高铁到客户那里当面说,速度快,有成效。”

如今,通伟服装的内销单比例增加至95%以上。为此,企业需要引入科技手段,适应行业的新常态。

  

年至今,通伟服装投入多万元更新生产线。如今,在接单、研发、设计、生产、仓储、物流等环节,企业实现了数字化管理和效率提升,产销水平做到了行业内前列。

邝活源说:“通伟服装的用工规模很多年前就达到多人。这么多年过去了,员工总数变化不大,产销量增加许多倍,交货周期压缩到一周到20天以内,这就是依靠科技手段去提升生产力。”

他补充说:“生产力还体现在研发、设计的水平。别人接不了的单子,通伟服装能接下来,不用拼‘价格战’,企业就能获得可持续发展。”

对话

“重振虎威”要依靠外力

企业更要提振“内功”

??记者:一般人看来,服装工厂在珠三角是“夕阳行业”,您有过外迁的想法吗?

??邝活源:在中山开厂,离澳门近啊,肯定不外迁。另外,沙溪一带的服装产业链非常成熟和完善,对通伟服装而言太方便了,短期内外地以及东南亚是无法与其匹敌的。

我说过,没有“夕阳行业”,只有“夕阳思想”。

工厂只能做简单款、做大单,竞争力不足,日子肯定越来越难过。如果企业有能力做复杂款式,通过科技改造实现“柔性生产”,小单也能接,日子就好过了。

此外,企业还要实施精细管理。例如,我们的中层干部都是自己培养的,从基层做起来的。通伟服装不愿意找“空降型”管理层,让员工们都看得到升职的前景。如今,厂龄二三十年的员工,比比皆是。

??记者:中山吹响“重振虎威”的号角,您怎么看?

??邝活源:大湾区建设以及中山的“重振虎威”措施,服装人是非常欢迎的。中山重视实体经济,政策有针对性和延续性,“虎威”一定能提振起来。

不过,这些都是“外力”;另一方面,企业更要提振自己的“内功”。企业在现在就能解决未来的困难,前景就会看好。

-END-

(本文转载自《中山商报》12月20日)

文丨范展颢图丨洪喜鹏

视频拍摄丨何永江视频制作丨郑苑君

编辑丨徐璇

二审丨何腾江、范展颢三审丨李庆辉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bjqiwei.com/zgwzr/6237.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