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年来,曾去过一些古城,到过一些古镇,逛过一些老街。无论是江南的梦里水乡,还是滇黔的特色小镇,以及川藏的民族村寨,都留下过自己匆忙的足迹。快要国庆之际再次来到位于川渝黔三地交界处,江津市的南部山区,有一个历史文化名镇一中山古镇。一路下坡,拐过一道弯,走过八角亭,眼前豁然开朗,站在桥上,古镇尽收眼底。中山古镇在唐宋时期就是周边的场治,县治的所在地。古代有小京城之称。古镇背山临水,场镇建筑依河而建,一边是河,一边是老街。河为笋溪河,流经古镇河段,初时舒缓流淌,涟漪微漾。继续前行,两岸高耸,河道里横的竖的耸立着不少巨石,怪石嶙峋,将河道收窄,湍急的河水奔流而下,在红砂岩上激起白色的浪花,带着快乐一路欢歌,流向远方。河边红石岩的河床上,留有许多凹槽,岩壁光滑,形态各异,这是由笋溪河流水漩涡夾带砾石长期磨蚀河床而形成,地质学上称之为河道壶穴”。在交通闭塞的年代,水运是主要的交通方式,笋溪河码头是停靠舟楫,连接四方之地,也是人流物流,货物出山的繁华所在,如今,随着现代交通的发展,小镇己无昔日的喧嚣,只有横越笋溪河的石板桥还在静静守侯,作为历史的见证人,诉说着当年的繁华。古人为此作诗清溪河水向东流,乱石纵横塞断舟。纵有马儿鞭不走,千年仍在浪花头。中山老街的民居很有特色,都是木结构的翘角飞檐式的吊脚楼,临河一面开窗或是平台,临街一面则是长廊式的风雨楼建筑,一楼接着一楼,一间挨着一问。这样的建筑晴天不晒,雨天不淋雨,充分考虑了川东地区晴雨不定的特点。因此古镇有街有多长,楼有多长,晴不落光,雨不湿街的说法。不长的古镇老街一保持着传统的模样,依然古朴,茶馆,麻将馆,打铁铺,绸布庄,咸菜店,古玩店,杂货店一字排开。绵延数里的老街,没有现代色彩的酒吧。古酒坊倒是有三,四家,卖的是十多度的竹筒米酒和原浆五谷杂粱富晒白酒,据说保持着古法酿酒工艺,浸泡一煮蒸一发酵一冷却一出酒。在影视作品中方能一寻芳踪的古老铺面展现在你的面前,仿佛昨天?就在今天?如今依然在古镇上演……行走在笋溪河边的老街,看一抹金黄的阳光,给灰黑的古镇带来的勃勃生机。坐在临河倚窗的吊脚楼上,来一碗清香扑鼻的原浆老酒,吃一口口感细腻,麻辣鲜香的烟熏豆干,当一天中山古镇的原住民,好安逸。可惜,时间不够,还有远方。古镇商家做着自己的小本生意,没有吆喝,没有叫卖,更没有强买强卖,死缠烂打,你要,她便拿给你看,你不问,她也不答,不吆喝,不张扬,安安静静,过着自己的日子,这就是中山古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