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为善为勇挑大梁
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经济大省要勇挑大梁”,省委工作会议动员全省全面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重大要求,坚决担起“勇挑大梁”重大责任,要求包括徐州在内的经济大市“挑重担、扛重责”。作为江苏“北大门”,新沂将坚决贯彻落实省委决策部署,锚定全年目标任务不动摇,以坚如磐石的信心、只争朝夕的劲头,敢为善为挑大梁,务实落实勇争先,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今年以来,在省委坚强领导下,新沂始终聚焦“一中心一支点一门户”战略目标,加快打造徐连经济带战略支点、淮海经济区重要开放门户、徐州城市副中心,坚定不移战疫情、抓发展、稳经济、保民生,经济社会发展承压前行、加快恢复、持续向好。1-9月,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工业总产值增长26%、工业增加值增长13%、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其中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增幅徐州第一。
以背水一战的信心决心
全力打赢全年任务“收官战”
省委强调,要把稳增长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全力推动经济回升向好,锚定全年主要目标任务争取最好结果。我们将进一步坚定发展信心,突出以最高目标引领,以最大力度攻坚,以最优服务保障,自我加压与快者比,突破自我与能者赛,努力为全省、徐州发展多作贡献。
突出最高目标引领。始终把稳增长摆在突出位置,增强目标导向、节点意识和责任担当,巩固经济回升良好态势,确保全年主要指标增速高于徐州平均水平,稳坐徐州“第一方阵”。始终把招大引强抓在手上,确保全年招商“计划不变、目标不降、项目不减”,力争全年招引“1号工程”项目5个以上。始终把项目建设放在核心位置,聚焦年度重点实施的个重大产业项目,推动骨干企业做大做强,拓展“专精特新”企业阵容,力争全年工业应税销售收入突破亿元,其中制造业20强企业工业应税销售收入达亿元。
突出最大力度攻坚。深入开展“敢为善为、务实落实”作风大提升行动,营造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智往一处用的良好氛围,以坐不住的责任感、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力争取得更多“第一”“唯一”,形成更多“率先”“领先”。对标全年目标任务,跑起来冲刺、跳起来攀高,紧盯关键指标和重点任务,加大调度频次、跟踪推进落实、制定超常规的赶超措施,确保全面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突出最优服务保障。把企业的事当做自己的事,为企业提供“保姆式”服务。围绕企业正常生产经营,一手抓政策供给一手抓优质服务,将助企纾困和培大育强相结合,打造高效率政务环境、低成本投资环境、规范化市场环境。持续推进国务院“稳经济33条”“苏政40条”等各项政策落实,不断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落实“服务专员”“拿地即开工”等制度,持续开展“千人助千企”活动,切实帮助企业解决缺工、缺资金、缺订单等问题,用市场主体的“青山常在”赢得经济运行的“生机盎然”。
以苦干实干的拼劲闯劲
全力抢跑现代产业“新赛道”
紧紧咬定“工业立市、产业强市”战略不动摇,坚决扛起建设“徐州工业第一县”光荣使命,埋头苦干、真抓实干,奋力在高质量发展的赛道上疾速奔跑。
一是坚持“顶天立地”与“铺天盖地”两手齐抓。一方面,牢固树立“大抓项目、抓大项目”意识,培育“顶天立地”大企业。紧密对接世界强、国内强、行业50强等“链主”企业和“隐形冠军”企业,全力招引产业关联度高、科技含量高、资本密度高、投入产出效率高的大项目、好项目,力争全年新签约、开工、投产亿元以上项目分别不低于90个、80个、70个。强化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加快推进投资6亿美元的碳纤维、30亿元的柔性线路板、50亿元的动力电池制造、52亿元的碳纤维原丝、亿元的煤基新材料等项目签约落地;全力推进投资体量大、带动能力强的龙头项目全面达产,进一步形成更多现实生产力。
另一方面,关心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精心打造一批配套专家、行业单打冠军、小巨人企业,形成“铺天盖地”发展声势。坚持把创新摆在现代化建设的核心位置,作为转型发展的最大变量、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突出抓好企业“二次创业”,强化创新赋能产业转型升级,助推中小微企业在现代制度、科技创新力、设备升级、数字化赋能等方面实现新的腾飞,逐步形成既有顶天立地大树成荫的大企业作引擎,更有铺天盖地小树成林的中小微企业作支撑的产业发展格局。
二是坚持“主导产业”与“特色产业”共建共育。推动企业集群发展壮大主导产业,充分放大比较优势做强特色产业,着力构建以战略性新兴产业引领发展、先进制造业主导发展、现代服务业驱动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
提高产业发展集聚度。围绕“4+4”产业体系,聚焦“冶金材料、化工新材料、高端纺织、智能电器”四大优势产业,“新能源、医药健康、数字经济、精密制造”四大新兴产业,重点依托新凤鸣、水性超纤、科隆新能源等行业龙头企业建链补链强链,放大“链主”整合力,增强“链核”支撑力,提升“链源”集聚力,吸引上中下游优质企业和项目集聚,加速形成产业集群优势,塑造“搬不走、压不垮、拆不散”的产业发展集群。
扩大枢纽经济知名度。放大区位优势,实施港口、高铁、通航、公路、铁路“五大枢纽工程”,促进枢纽、物流、产业三大优势有效转换。充分发挥新沂港、通航产业园、公路港物流园等平台作用,推动化工集中区、保税物流中心(B型)全面升格,打造成为外引内联、集聚要素的重要窗口,让“枢纽新沂、开放门户”成为鲜明特质。
打造智改数转新高度。发挥制造业基础厚实、数字产业基础良好的双重优势,加快发展数字经济,把数字经济发展作为关键增量,精心实施好41项数字经济项目,推进SAP、华为在新沂设立数字化技术创新中心,全年新增省级以上星级上云企业50个以上、数字化转型企业90个以上,推动企业“上云、用数、赋智”,切实做好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文章。
促进生态农业融合度。立足自然禀赋优势,做大做强优质粮油、绿色果蔬、生态养殖、花卉苗木四大农业产业集群,全面提升农产品影响力,全力创建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充分放大“一山一湖一古镇”、百里休闲农业观光带等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发展休闲农业、乡村康养、生态旅游、农村电商等乡村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三是坚持“开发园区”与“镇街板块”齐头并进。推动园区载体提档升级,经开区把创建国家级开发区作为头等大事,聚焦“千亿园区”目标,持续提升园区创新要素集聚力、特色产业竞争力、基础功能承载力,精准化专业化推动园区建设发展。高新区聚焦建设生态科技新城目标,突出“高”“新”定位,实施科技创新和城市建设双轮驱动,构建以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为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镇街板块充分依托镇级产业集中区,聚焦有基础、有优势、有潜力的产业,放大标房招商优势,集聚骨干企业,拉长产业链条,集聚形成各具特色的产业板块,发展壮大镇域经济。加快推进园区与镇街在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产业培育和平台运营等方面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形成差异发展、联动协同、互促并进的产业发展新格局。
以人民至上的情怀胸怀
全力办好为民实事“惠民生”
厚植“枝叶总关情”的为民情怀,在“挑重担、扛重责”中增进民生福祉,用情用心用力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真正让人民群众共建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倾情回应群众关切。坚持把群众需求作为改进民生工作的出发点、落脚点,聚焦美丽乡村、和谐社区创建等难点堵点,健全完善“大数据+网格化+铁脚板”工作机制,扎实开展“信访突出问题攻坚化解年”行动,深入排查突出民生问题,切实解决好群众的操心事、揪心事、烦心事。
加强优质服务供给。坚持教育优先发展,近学沭阳、远学海门,全面提升新沂海门中学联合办学水平,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升医疗服务保障水平,医院、医院创建步伐,确保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规范达标。实施文体惠民工程,精心运营好文博广场、体育场等文体设施,持续挖掘好、保护好、展示好大运河文化带新沂段深厚底蕴。打造颐养幸福样板,全面提升7个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入住率,完善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充分发展、医养有机结合的多层次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更大力度落实就业创业优先,千方百计拓宽城乡居民增收渠道,确保全年城镇新增制造业就业人数不低于1万人。紧紧围绕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目标,推动社保医保扩面提标,积极引导农民工、灵活就业人员、新业态从业人员等重点群体参保。深化社会救助体制改革,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社会救助体系。不断增加对特殊困难群体的社会保障,坚决做到兜住底、兜准底、兜好底,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惠及全体人民。
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警觉自觉
全力夯实社会稳定“硬支撑”
强化“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意识和“眼睛瞪得大大的”的风险意识,坚持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从严从实从细做好防风险、保安全等各项工作,营造安全稳定的政治社会环境。
慎始如终战疫情。充分认识疫情防控形势的复杂性艰巨性反复性,深刻汲取经验教训,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和“动态清零”方针不动摇,压实“四方责任”,增强“快处置”的能力,坚决打赢突发疫情防控这场硬仗,确保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尽可能少受影响,全力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
较真碰硬抓安全。始终绷紧安全生产这根弦,扎实抓好安全生产大检查和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大灶”,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增强极端天气、地质灾害、公共卫生事件等应急管理能力,牢牢守住安全发展底线。
积极主动化风险。进一步强化主动性、预见性和专业性,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稳妥有序化解政府性债务,维护经济金融安全。增强“针尖大的窟窿漏过斗大的风”的警觉性,做细做实基层社会治理,努力把风险隐患化解在萌芽状态,解决在未发之时,切实维护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崇尚实干强作风。树牢“争第一、创唯一”的目标导向,拿出全身心投入的工作态度,坚持“案无积卷、事不过夜”的执行力度,切实扛起“勇挑大梁”的责任担当。大力推行“一线工作法”,真正做到情况在一线掌握、问题在一线解决、干部在一线锤炼、成效在一线检验。一体推进“三不腐”机制建设,以良好作风形象和政治生态振奋精神、凝聚合力,创造更多经得起历史、实践和人民检验的工作实绩。
(陈堂清系新沂市委书记)
延伸阅读
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部署疫情防控安全稳定民生保障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