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觉,双十一走到了第十个年头。由双十一而勃兴的新消费、新业态、新服务,也正绽放着不一样的烟火。
在今年双十一即将到来之际,京东物流开始“秀肌肉”:率先提出空间物流设想,提出地下管廊等物流建设;正式上线个人快递业务,明年将推广到30-50个城市;大力提升物流效率,确保消费者的极致购物体验。
无人仓中的各式机器人,无人机、配送机器人、无人重卡……在今年双十一即将到来之际,京东物流开始“秀肌肉”。昨日,在全球智能物流峰会上,京东自主研发的各种物流黑科技悉数亮相。
同时,在峰会上,京东物流率先提出了空间物流设想宣布,且宣布了进军个人快递业务。京东物流CEO王振辉表示:“未来5-10年,我们希望和社会各界共建全球智能供应链基础网络(GSSC),推动全球供应链的智能化发展,促进社会商业形态的转型升级,全面降低社会成本,提高流通效率。”
地下物流将重塑城市空间
未来物流是什么模样?作为本次峰会的一大看点,京东物流率先提出的空间物流设想在展会进行了亮相。
像胶囊一样的无人车穿梭于地下隧道或大直径管道,连接城市物流中心及市内商超、仓库、工业园、末端站点;全地下或半地下的物流中心使地面空间占用趋近于零;输送管道将包裹从地下集送中心输送至住宅楼及写字楼,实现无人化送货入户……
这些超乎想象的“脑洞”,却又让人看到了其中的可能性:京东物流率先提出地下管廊等物流建设规划,在十余年的基础设施建设、供应链协同等丰富经验基础上,已在智能城市建设中具备一整套物流解决方案能力。
中国工程院院士、隧道与地下工程专家陈湘生在峰会上表示,地下空间是城市中具有巨大潜力的宝贵资源,我国在该领域有很大的探索空间和发展潜力。
陈湘生表示,城市规划必须有地上地下立体发展格局,用地下换取地上,从而为城市赢得宝贵的发展空间。可以通过构建立体化、智能化的城市空间物流新体系,将物流由路面转向地下,打造一条集约高效的地下物流管线,建设地下轨道交通、公路物流甚至和市政综合管廊结合的地下廊道物流,将路面空间让给城市居民生活使用。在他的设想中,可以在地下空间尽可能完成存储、集散、分拨等工作,然后再通过智能末端配送中心和智能社区配送系统,实现“送货到门”。
陈湘生还指出,京东物流也提出了构建地下物流廊道系统的构想,目前地下智能物流,技术不存在问题,建筑工程的技术也不存在问题,存在问题的是规划能不能统一,将所有的城市空间和土地空间规划多规合一。他还表示,规范、标准、指南,特别是安全运维,是构建地下物流快捷系统的核心,希望由政府主导,从规范标准做起,我们国家的地下空间,特别是地下物流发展一定会走在世界的前列。
“基于智慧城市的物联网、大数据和未来基础设施的统一规划、统一设计,自动物流系统必将给人类带来一种全新的工作与生活方式。”陈湘生说,伴随着地下智能物流体系的建设,城市智能化水平亦将不断提升,我们离未来的空间物流时代并不遥远。
正式上线个人快递业务
在电商物流领域,京东的自建物流一直在业内享有赞誉,但是京东物流的快递业务一直只对商家。昨日,王振辉在会上重磅宣布:借此契机,京东物流个人快递业务也同步开启,先期覆盖北上广,明年会推广到中国最核心的30-50个城市。
事实上,从今年9月初开始,京东物流便在部分区域试行个人快递业务,经过一个多月的调试、优化后正式上线。揽收范围先期只覆盖北上广三地,基于完善的网络建设,寄送目的地覆盖全国绝大多数区域。按照计划,揽收范围将于明年起逐步扩大至全国。
查询发现,为方便消费者下单,京东快递在“京东”APP、“京东快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