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去中山陵,首先看到的是博爱坊,进入博爱坊后我们经过长长的墓道,才会来到陵门。当我们经过博爱坊时,心中会自然产生一个疑问:中山陵的牌坊为什么要取名“博爱”呢?南京导游词中这样解释:“博爱”语出自韩愈的《原道》“博爱之为仁”。可这样的答案没有回答我们心中的疑问。中山陵的牌坊为什么要取名“博爱”呢?我们查阅文献得知:中山陵的牌坊“博爱”名称,是中山陵设计师吕彦直选定的,但是他为什么选“博爱”呢?为什么中山陵设计师吕彦直选用孙中山的“博爱”二字悬挂在中山陵的牌坊上,为什么他的选择也同样得到了全国上下的一致赞同?中山陵石牌坊是整个建筑群的门面,石匾的文字是牌坊的名字,也是整个建设群的思想核心。孙中山的思想名言很多,任意选取一句都可以刻在石匾上,比如“共进大同”,“推心置腹”、“秉德无私”、“奋斗”等等。石牌坊可以取名为“奋斗坊”、“共进大同坊”、“推心置腹坊”、“秉德无私坊”等都同样精彩。为什么从孙中山众多名言名句中吕彦直独选“博爱”?我们查阅了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全文后发现,原来吕彦直设计师选择“博爱”二字刻于牌坊石匾上,并取名为“博爱坊”,是因为吕彦直对孙中山思想有很深入的研究,认为“博爱”是孙中山革命思想的核心,是孙中山毕生的政治追求。孙中山一生以天下为己任,以爱人类、爱和平、爱国家、爱民族为奋斗目标。根据牌坊在中国建筑中的传统地位和作用,以孙中山手书之“博爱”二字镌刻在陵墓的入口牌坊上,既起到表彰孙中山的“博爱”精神,又代表孙中山全部思想的核心。那么孙中山的“博爱”是表达什么意思呢?为什么“博爱”表达的是孙中山的思想核心呢?实际上“博爱”代表着孙中山“三民主义”的民生主义,所以把民生放在整个建筑群的最前面,体现了孙中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作为革命的首要任务,也是“三民主义”革命思想的核心。这个答案的来源是从哪里来的?这是孙中山自己亲口解释“博爱”含义得来的。孙中山年在广州做《三民主义》演讲时,在第二讲“民权主义”结尾处,孙中山说:“博爱的口号,这个名词的原文,是兄弟的意思,和中国同胞两个字是一样解法,普通译成博爱。当中的道理,和我们的民生主义是相通的。因为我们的民生主义,是图四万万的人幸福的。为四万万人谋幸福,就是博爱。”这就清楚的表明孙中山认为:“博爱”就是代表“民生主义”。“博爱”坊实际就是民生坊,孙中山在《三民主义》演讲中是这样阐述民生概念的:“民生就是人民的生活,社会的生存,国民的生计,群众的生命。故民生主义就是社会主义,又名共产主义,即是大同主义。民生就是政治的中心,就是经济的中心,和种种历史活动的中心。”孙中山在《三民主义》演讲中是这样解释“三民主义”的:“我们三民主义的意思,就是民有民治民享;这个民有民治民享的意思,就是国家是人民所共有,政治是人民所共管,利益是人民所共享。这才是真正的民生主义,就是孔子所希望之大同世界”。这里孙中山明确了“三民主义”思想的核心就是“民生”。由此可见吕彦直选择“博爱”,是因为他深刻地领悟了孙中山的革命思想,清楚地懂得孙中山提倡的“博爱”代表着《三民主义》的“民生主义”思想,强调“民生主义”才是《三民主义》的核心,所以把“博爱”放在整个建筑群的最前面的牌坊上,就是要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作为中国革命的最终目的,作为整个革命思想的核心。可见吕彦直研究孙中山思想非常透彻,因此选择“博爱”放在牌坊上是非常精准恰当的。孙中山生前在宣传革命思想中一直提倡“博爱”,曾经给很多友人题赠“博爱”二字。据不完全统计,有60件以上。比“天下为公”的39件还要多出21件以上。(本文已申请版权保护,本文作者:张继峰)文化旅游院
赞赏是您的爱护,感谢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