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快递业开启生死较量中通顺丰

近段时间,在各大快递企业成绩单出炉的同时,关于年的定调也逐渐明朗。那么,年快递企业将在哪些维度展开竞争,又将如何布局?

▍价格战依然是主要手段

在整理四家A股上市公司时发现,尽管年顺丰、申通、韵达、圆通、中通的业务量分别实现了6.8%、35.2%、7.0%、21.3%、23.8%,但在价格方面,基本上都呈现下滑态势。

圆通、韵达、申通年每月单票收入除了1月与2月外,其他月份都较上年度有所下滑。

以单票收入降幅最大的申通快递为例,年1月到12月,申通快递单票收入分别为2.7元、2.42元、2.41元、2.34元、2.21元、2.21元、2.15元、2.1元、2.11元、2.11元、2.2元、2.18元,基本呈现逐月下滑态势。除了1月单票收入为2.7元,同比增长4.25%,2月至12月申通快递的单票收入同比分别下滑6.56%、5.86%、8.95%、13.33%、11.95%、11.16%、13.22%、13.52%、13.17%、16.03%、17.11%。其中年8月的2.1元单票收入为年9月以来的最低数据。而申通的单票收入下降,也换来了最大的业务量增长,较年度的.47亿件的增加了45.6亿件,同比增加35.2%。

而年顺丰是连续12个月单票收入均出现同比下滑的情况。年1月到12月,顺丰单票收入分别为17.06元、15.36元、15.16元、15.13元、15.43元、16.42元、16.73元、16.54元、17.21元、16.26元、15.62元、16元,同比分别变化为:-2.35%、-0.52%、-2.32%、-1.75%、-0.13%、-2.44%、-5.32%、-6.61%、-4.12%、-3.16%、-4.17%、-6.81%。

足见,快递行业的价格竞争从来都没有停止过,还越演愈烈。而且在人力、运力、油价等综合成本上升的情况下,国内快递企业始终被困于以价换量,低价竞争的负循环中。据国家邮政局发展研究中心数据显示,年,快递行业平均价格9.15元左右,同比下降4.1%。异地快递业务平均价格为5.23元,同比下降4%,再创新低。

日前召开的年全国邮政管理工作会议除了总结年行业的发展,也对年进行预测,年快递业务量、业务收入预计将分别完成亿件和1.3万亿元,增速8%左右。可见,年业务量预计较年的.7亿件增长.3亿件。

在行业增速放缓的背景下,为了争夺这为数不多的增量,各大快递企业无疑还是将会采取最直接的价格战来提升自身市场份额。而这过程中,网购仍是快递增长的主要动力来源。然而随着电商平台流量红利见顶,要想留住存量用户,快递时效就成为了关键因素。从隔日达、次日达到半日达、分钟级达,无疑都增加了快递企业的成本,增收不增利的情况或将更加明显。

▍加码服务成主流

要进一步提高服务时效,提升企业盈利能力,快递企业提供快递运输服务已远远不够,还是要形成以客户为中心,贯穿整个环节的货运服务链条。同时,还需不断延伸服务范围,在冷链、快运、同城急送、供应链等领域布局谋篇。

就市场方面而言,当下新电商、新零售模式不断更新,对于快递业有了更高的服务要求。对此,快递企业需不断精进业务,提升服务能力。

在服务直播业态方面,申通日前在互动平台上回复称,其在抖音等直播电商平台的业务量取得显著增长;顺丰、京东物流成为东方甄选的物流服务商等。

在服务跨境电商方面,极兔近期正在和Temu洽谈新的合作,将不再为Temu提供“端到端”的全链路解决方案,而是专注尾程服务。

在生鲜冷链方面,年中通在冷链方面另起一张网,瞄准电商件中的生鲜订单,此外其还与药兜网成立合资公司,试图在药品运输领域一展拳脚。

就快递企业自身而言,部分快递企业也正在利用自身物流和网点布局上的优势,加快向多种经营模式转变,而多元化经营不仅能够为企业带来更多收益,其带来的商业“流量”也可以“反哺”快递主业。例如前不久中通快递涉足零售领域的全国首家中通甄选生鲜店开业。该门店为中通直营,生鲜是产地直采,之后会开通线上配送服务;1月初,顺丰同城在抖音开设了“顺丰同城生活”账号,成立MCN机构丰速启航,并在直播间售卖餐饮等团购券等。

因此,在多元化布局上,各大快递企业可谓不遗余力,这也将成为年快递企业发力的重点。在时效产品布局上,年初,菜鸟推出半日达模式,即上午12点前下单,当晚9点前送到;晚12点下单,次日中午12点前送到;随后,京东物流上线“云仓达”业务,向经销商开放京东物流配送体系资源。传统批发业务结合同城电商,将电商配送时效进一步缩短到“半日达”;紧接着,申通宣布加入菜鸟智选仓配,在长三角和珠三角等重点经济圈提供从支付到签收的真次日达服务;而顺丰特快宣布升级:一方面,大幅提升次日达履约率,有效提高“快”的稳定性;另一方面,快速拓展次晨达城市覆盖范围,异地服务流向增加41%,有效提高“快”的规模性。

为了保障时效,提升服务质量,各方在航空货运上亦不断加码:年顺丰不断加码运力,新增9架新运力,增开多条新航线,完成国内货运航线转场等;年京东航空开通“北京大兴=深圳”“北京大兴=杭州”货运航线为例,这两条新航线助力京津冀、江沪浙、珠三角地区多个核心城市实现更为稳定互寄时效体验;年中通与湖南牵手合作组建的航空货运公司,并落地相关物流产业链配套项目;年圆通嘉兴全球航空物流枢纽建设提升,其配套项目“东方天地港”也不断提速等……

▍出海布局成重头戏

先来看几组数据。1月12日,海关总署发布年全年进出口数据。数据显示,年我国进出口总值41.76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0.2%。其中,出口23.77万亿元,增长0.6%;进口17.99万亿元,下降0.3%。年,我国跨境电商进出口总额2.38万亿元,增长15.6%。其中,出口1.83万亿元,增长19.6%;进口亿元,增长3.9%。参与跨境电商进口的消费者人数逐年增加,年达到1.63亿。

再来看跨境电商的发展势头。速卖通、SHEIN、Temu和TikTok等主打“国货出海”的中国跨境电商平台,正势如破竹重塑全球电商格局。有数据显示,年Temu、SHEIN两平台发往欧美的航空运量,同比约增长一倍,约占欧美线航空总运量的40%以上。

这样的体量,吸引着各方的积极参与,这其中也包括快递企业。年,出海成为了快递巨头们的新战场。如年菜鸟就明确未来要以每年1至2个国家的节奏建设海外本地物流网络,并联合速卖通率先在英国、西班牙、荷兰、比利时和韩国五个国家上线“全球5日达”;顺丰首次大规模升级东南亚地区至中国的跨境寄递服务时效,新加坡至中国、马来西亚两国家9个城市可实现跨境快递次日达;京东物流上线“国际特快送”服务,消费者通过京东快递小程序即可寄国际件;韵达为国内知名跨境电商平台提供中国—美国的全链路小包服务,出口上线了全球商业快递产品,出口经济快递新上线了越南经济包裹,中韩海派等……

在梳理中发现,尽管中国物流快递巨头们走出去的步子并不大,但已明显提速。年,出海布局无疑将成为各大巨头的重头戏。只是要注意不同国家、城市有不同国情、市情、政策法规等;从商流、制造业的视角,不同城市、国家也会有不同的需求,对应不同的快递服务。因此,出海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可见,年对于快递企业而言,日子不会变得轻松,竞争只会更加激烈。而且市场格局未稳,随时都有可能出现“鲨鱼吃大鱼”的并购整合。因此,各巨头们在追求市场份额,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的过程中,仍得谨慎布局。




转载请注明:http://www.bjqiwei.com/zgwgl/14105.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