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讨论医院牟永告郭琤

白癜风专科医院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C%97%E4%BA%AC%E4%B8%AD%E7%A7%91%E7%99%BD%E7%99%9C%E9%A3%8E%E5%8C%BB%E9%99%A2/9728824?fr=aladdin

领星神经肿瘤周刊

第17期

神外前沿讯,在年8月30-31日举行的“胶质瘤单病种羊城论坛"上,医院胶质瘤单病种专家团队的胶质瘤综合治疗进展报告:陈忠平教授、牟永告教授、吴少雄教授、杨群英教授、吕衍春教授、分别从外科、放疗、化疗、影像等方面为与会学者介绍胶质瘤多学科治疗原则和最新进展,医院胶质瘤单病种专家团队的强大综合实力。

年8月28日,医院神经外科主任牟永告教授和郭琤琤教授讨论了一例复发性GBM治疗策略,现将此病例分享给大家,欢迎各位专家讨论和指导。

本病例由医院神经外科提供,神外前沿整理编辑,已获本人审核和授权发布。

病例及要点如下

一、初治病史

1、基本病情

患者黄XX,F,24Y,因“阵发性头痛2月,加重2天”于.10发现左额叶占位

2..10左颞叶肿瘤显微切除

3.第一次标本

4.术后

5.辅助治疗

.11-.12放疗联合TMZ同步化疗

.1-.10TMZ5/28方案化疗10程

6.考虑治疗后改变继续TZM治疗

.7囊腔后缘强化结节消失

二、肿瘤复发

复发病史

7..1反复头痛,阵发性晕;

MR提示颅内右侧额叶、双侧侧脑室、左侧丘脑多发结节,考虑转移的可能性大.

8..1-.5TMZ5/28方案化疗5程

三、肿瘤进展

9..6MR:残腔后方新发团块状病灶

10..6手术切除

11.分子检测(焦磷酸测序)

12.二次术后治疗

.6至今,TMZ7/7方案化疗;下一步若继续进展:可考虑用Avastin,CCNU,VEGF小分子抑制剂,克唑替尼,TTF等等。

四、讨论:

13.MGMT启动子甲基化的患者能更好从TMZ化疗中获益.

14.IDH

15.IDH基因突变

IDH基因突变是脑胶质瘤早期发生的现象,目前被认为是低级别胶质瘤和继发性母细胞最重要的分子生物学标记;

最常见的突变是IDH位点精氨酸-组氨酸(RH)和IDH位点精氨酸-赖氨酸(RK)IDH1(RH)突变:占IDH总突变的90%以上;

IDH1的这种突变多发生于青年患者和继发性GBM患者,并且发生突变与患者的总生存率成正相关

16.IDH-预后意义

17.分子分型(IDHTERT)与预后

18.ATRX突变

?常与IDH突变及P53突变并存;

?与1P/19Q共缺失互斥;

?ATRX突变和P53被认为是经典星形细胞瘤家族的标记物;

?ATRX突变主要发生在WHOⅡ、Ⅲ级弥漫性星形细胞瘤和WHOⅣ级的继发型胶质母细胞瘤中,成人型原发性胶质母细胞瘤很少见(4-8%);

?ATRX突变提示预后较好。

19.ATRX突变也可作为预后指标

20.讨论

1).分子检测在胶质瘤判断预后中有重要作用。该患者预后好的病理及分子依据:间变少突成分,MGMT甲基化,IDH突变,TERT无突变,ATRX突变。考虑为继发胶母合并有间变少突成分;

2).该患者外院第一次手术后MGMT启动子存在甲基化,而第二次我院手术病理及外单位检测结果均不存在甲基化,肿瘤异质性?技术原因?

3).肿瘤再次进展后,多学科联合治疗可延长生存,改善生活质量。

汇报者简介

牟永告

医学博士、主任医师、医院神经外科科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广东省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委员,广东省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分会委员、广东省抗癌协会神经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兼秘书、广州抗癌协会神经肿瘤专业委员会常委兼秘书、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委员会委员。《中国神经肿瘤杂志》编委、医院脑病中心客座教授。

年大学本科毕业于山东滨州医学院医疗系,先后获得中山大学医学硕士、博士学位,从事神经外科临床、科研及教学工作20多年,一直致力于神经肿瘤临床及基础研究。特长为神经系统肿瘤的诊断及显微手术治疗,并开展颅内病灶立体定向活检术,对脑胶质瘤的免疫治疗有一定的研究。年赴香港、台湾等地参观学习,年去美国肿瘤医疗机构排名第一的M.D.Andrson研修学习。

~年主持并完成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1项;~年作为第2申请人参与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一项;~年参与完成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一项;~年分别主持广东省科技攻关项目、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及国家自然基金各一项。除基础研究,还完成多项临床课题。其中年9月~年6月从师我国著名的神经外科专家陈明振教授,完成硕士课题“脑胶质瘤长期生存的相关因素分析”,获年中山医科大学优秀研究生奖金,~年完成“脑恶性胶质瘤局部免疫治疗相关研究”,被评为中山大学~年度优秀研究生。撰写论文20余篇,获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用新型专利一项。

郭琤琤

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

专业特长:擅长神经肿瘤化疗、靶向治疗及免疫治疗,包括脑转移瘤、胶质瘤、生殖细胞肿瘤、淋巴瘤、髓母细胞瘤、中枢罕见恶性肿瘤的个体化治疗及精准治疗;

学习及工作经历: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神经肿瘤科化疗医师,为国内最早从事神经肿瘤事业的专职化疗医师之一,毕业于中山大学临床医学系,年获中山大学肿瘤化疗博士。从事实体瘤及血液系统肿瘤的临床工作10余年,年至年于美国德克萨斯州MDAndrson癌症中心进行博士后研究,并师从神经肿瘤创始人DrWai-KwanAlfrdYung学习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化疗及靶向治疗。以第一作者发表英文论著10余篇,多个研究在国内外神经肿瘤大会上(SNO/ASNO/ASCO)口头报告及论文演示,参与及主要负责多个胶质瘤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广东省卫生厅科研项目、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留学回国人员启动基金等多个科研项目。目前为中国抗癌协会神经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抗癌协会神经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广州市抗癌协会神经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健康管理学会肿瘤防治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胸部肿瘤防治研究会脑转移瘤专委会委员、广东省抗癌协会神经肿瘤专业委员会儿童脑学组委员、中国南方临床肿瘤协作组青年委员会常委,《MolcularMdicinRports》,《Glioma》杂志审稿人。

神经肿瘤周刊:

[病例讨论]医院韩亚骞:一例颅内非纯生殖细胞性生殖细胞肿瘤的治疗分享

神经肿瘤周刊第16期

[文献解读]颅咽管瘤分子病理与临床特征是否存在关联性-吴斌点评

神经肿瘤周刊第15期

[病例讨论]陈忠平夏学巍:复发星形细胞瘤行二次手术切除病例

神经肿瘤周刊第14期

[病理诊断]医院李智:胶质瘤的病理诊断从组织学表型到分子表型

神经肿瘤周刊第13期

[热点解读]PD-1获批之后神经系统肿瘤精准医疗如何“落地”

神经肿瘤周刊第12期

[病例讨论]医院蔡林波脑胶质瘤综合治疗一例

神经肿瘤周刊第11期

[专访]麻省总院Batchlor:IDH1靶点能为胶质瘤治疗带来哪些新思路和改变

神经肿瘤周刊第10期

[专访]医院蔡炜嵩:哪类小儿神经系统肿瘤能更多获益于分子病理诊断

神经肿瘤周刊第9期

[专访]中山肿瘤陈忠平:求解脑胶质瘤化疗耐药难题:两项临床试验进展可喜

神经肿瘤周刊第8期

[专访]医院李智:脑胶质瘤诊断正在从组织学表型向分子表型转化

神经肿瘤周刊第7期

[专访]医院初曙光:影像在胶质瘤诊疗全过程中会起到哪些关键作用

神经肿瘤周刊第6期

[专访]医院秦智勇:脑胶质瘤手术进步的空间在哪里何时积极何时保守

神经肿瘤周刊第5期

[专访]医大一院吴安华:CAR-T等胶质瘤免疫治疗曙光初现但革命性进步当在调控免疫微环境

神经肿瘤周刊第4期

[专访]医院曲宝林:脑胶质瘤放疗新探索重建纤维束保护脑功能放射剂量减少20-30%

神经肿瘤周刊第3期

[专访]医院冯华:低氧与亚剂量化疗会“催生”胶质瘤干细胞分子病理有望推动胶质瘤临床治疗

神经肿瘤周刊第2期

[年度回顾]年脑胶质瘤篇报道分类汇总

开栏寄语

神经肿瘤周刊第1期

领星会议相关访谈:

[第83期专访]医院盛晓芳:低龄儿童脑肿瘤放疗问题和脑胶质瘤MDT执行

[第82期专访]医院姜炜:胶质瘤长期生存患者无一不是手术全切除判断假性进展等常见问题的正确逻辑是什么

[第81期专访]医院陶荣杰:囊性和高颅压脑膜转移瘤的综合治疗已累积大量病例如何看待胶质瘤非手术治疗

[第40期专访]麻省总院Batchlor:脑胶质瘤的靶向治疗不能只依靠一种靶向药物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bjqiwei.com/zgwzr/6926.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