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务院参事、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原副部长仇保兴在“中国新型城镇化发展高峰论坛暨特色小镇合作开放大会”上,通过十个优秀案例,探讨特色小镇的“好”与“差”。
仇保兴根据CAS理论,从自组织、共生、强联接、多特色、集群、开放、超规模效应、微循环、自适应和协同涌现十个方面,并通过十个优秀特色小镇案例,来分辨什么样的特色小镇是好的小镇?什么是差的小镇?
安徽殷港艺创小镇
1.自组织
好的特色小镇是通过企业家、农民、创业者、工程技术人员从下而上“组织”出来的。这种自下而上“涌现”出的小镇,最典型的范例就是浙江金华的东阳横店影视小镇。
当年横店小镇的村支部书记还很年轻,他把农民召在一起想搞一个影视基地,“为什么拍那么多西方片,为什么不拍中国片?影视基地需要什么呢?书上有大观园,谁都没见过,我们来建;北京的圆明园被毁了,我们来建”。
接着,他们在这个地方把书上有的或是已经被毁掉的建筑都恢复了,光圆明园就投资亿,恢复之后,65%的古装戏都在这个地方诞生,当地的农民都变成演员,一天最多能赚五六百块钱。
去年横店小镇的门票收入已经达到亿,而且这个数据每年都在递增。这种发展模式,政府没有想到,发改委也没有审批,但它具备很大的规模。
东阳横店影视小镇,来源:网络
2.共生性
共生是一种自然界的共同现象,所谓“你好我也好”。这样的特色小镇之所以能够进入城市,就是因为它的入驻对周边地区能产生正面影响,能补“主城”缺陷,能发挥“城市修补、生态修复、产业修缮”的作用。例如,杭州玉皇山南基金小镇。
玉皇山原本是皇家用地,地下不能深挖,周边是西湖风景名胜区,这块地政府不能用,但农民可以用。有人就想到这个地方山清水秀,是否能在里面做一部分复古建筑,复古建筑映衬了山清水秀,仿造美国的基金小镇,把一心赚钱的基金经理们吸引到这里。
玉皇山南基金小镇前年就聚集了各类基金公司的配套机构余个,专业人才多人。浙江省的民营经济占主导,需要基金,所以基金小镇应运而生,而这样的基金小镇也是各地无法拷贝的。
杭州玉皇山南基金小镇,来源:网络
3.多样性
任何一个产业都需要多样性的支持。多样性是自然界的天性,也是人性的一种展示。孔夫子两千年以前就说过一句话——“君子合而不同”,每个人的头脑、思维都不一样。
说到多样性我们要看看成都的德源镇,一开始,那里的房地产商大力搞开发,却发现小城变成了死城、空城,房子也卖不出去,怎么才能去库存?有人指点,既然在号召建“双创”基地,我们就用多样性的服务来促使这个地方变成“双创”基地,去争取创业者。创业者说虽然你创业的场所是免费的,但是年轻人需要星巴克,需要24小时的超市服务,需要学校让子女入学,需要创业者公寓,需要风险资金进入,需要各种各样的技术员来支持等等。
你需要什么,我们就融入什么,这些机构都进来了,原本差一点沦为鬼城的德源镇就复苏了,现在变成了最好的“双创”基地。一个地方如果没有多样化可以支撑它,那它就无法形成核心竞争力。
成都德源镇,来源:网络
4.强联接
联接性是指现在社会都是由各种各样的信息流、资金流、价值流相互联接在一起的。好的特色小镇必须与目标城市或者是周边的主导产业有强联接性,强联接性越好,就越能把城市中特定的群体反向吸引出来。
比如成都的安仁镇,安仁镇就相当于北京的“”,它聚集了35座博物馆、27座老公馆,把四川历史上积累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像织布、染布、木艺、酿酒等地方产品、生产工艺都聚集在这个地方,变成了当地的文创基地。这种文化创意产业就把成都特定的人群,也就是文化创意人群吸引到这里。
最近习总书记有一个很重要的讲话,他说北京人口为什么膨胀?第一是舍不得,第二北京以往疏散人口是推出去,推是推不出去的,应该有若干个小镇,把里面特定的一部分人吸引出去,从而疏散北京人口。
成都安仁镇,来源:网络
5.集群
哈佛大学的麦克·波特教授在20年前写了一本书叫《国家竞争力》,他在书中写到“一个国家和一个地区真正的经济活力不取决于大工程和漂亮的数字,而是取决于地理上不起眼的马赛克”。地理上不起眼的马赛克是主流经济学没法解释的,他举了个例子,在美国,有生产棒球器械的地方,有生产其他器械的地方,每个地方就是一个小镇,而且历史都是几十年、上百年的,保持了非常强盛的活力。
比如宜兴的丁蜀镇,这个镇一开始没有人气,但是环境幽美,一些制壶大师就去这个镇买一个老宅住下来,然后开个人工作室,弟子招多了以后,他的徒弟、徒孙们就围在大师的附近建作坊,慢慢地就形成了一个产业,最后就变成制壶小镇。现在在这个镇里,有一万多家家庭作坊、多家企业、67家合作社,紫砂产业年的产值是78亿,旅游收入7亿,而且每年增长非常快;与之配套的培训学校、评估机构、风险资金都涌到这个镇里了。所以,好的小镇内部企业间是相互协作达到共赢的,而差的小镇内部的企业跟企业之间没有关联,缺乏专业化的分工与合作。
宜兴丁蜀镇,来源:网络
6.开放
特色小镇的产业虽然小,但辐射跨度很大,因为它有专业性。浙江乐清的柳市镇原来是没有任何国有经济的,但那里的农民纷纷创业,然后创出了一个产业——低压电器。低压电器创业成功后,涌现出了多家企业集团。
他们怎么创业成功的?原来,上海有多名工程技术人员被小镇的农民用股份制“绑架”(吸引)到小镇,而且这些上海的工程师原来都是文质彬彬的,都是交通大学毕业的,到了这里什么活都干。在80年代他们挣五千块,加上技术股股份之类的,这样这些工程师和农民的风险资本结合在一起,就涌现出这个低压电器小镇。
现在这个低压电器小镇已经成为我们全国最大的低压电器出口小镇。去年的财政收入30多亿,还培养了两个品牌,正泰和德力西。正泰做低压电器,德力西和世界上最大的低压电器品牌法国施奈德合资。他们生产的低压电器甚至都卖到非洲、南美洲了。
中国电工电器城,来源:浙江新闻网
7.超规模效应
杭州有一个友好城市——法国尼斯,我去过三次,我说“你们为什么经久不衰?”,他们市长就回答,尼斯是一个只有十万人口的小镇,但周边有一群小镇与之互相配套。边上有一个戛纳镇搞电影,东边有一个瑞斯镇搞鲜花(人口五万,全世界60%的香精生产于此),还有一个索菲亚镇做高科技。但是他们生活在尼斯,工作在那里,于是形成了一个群。
这个群是小,但这个群是超规模的。所以当中国的经济学家说是一百万人口是最佳规模的时候,法国的经济学家说10万人口就够了,因为他们是超规模效应的、群体性的。从国内来看,比如保定的庞口镇就是一个农机小镇,定位为“中国农机城”,市场每年交易额亿元,而它的周边配套就有超规模效益。
保定庞口镇,来源:网络
8.微循环
特色小镇必须是绿色的、微循环的。工业文明就是大循环,什么东西都是集中的,什么东西都是有中心的,但是微循环是大自然的本质。能源可以微循环,微循环就是分布式的。
上海的特色小镇受环境容量的严格限制,发展了一套微循环,本身也成为产业园。差的小镇还是集中的,什么事情都是要依靠老城,还是走工业化的老路,本身循环系统就不能成为产业迸发的基础。所以微循环是特色产业的诞生器,因为任何绿色发展、生态文明都是从微循环起步。
上海枫泾镇,来源:网络
9.自适应
“自适应”就是在小镇的人、创业的人甚至是农民都有投资冲动,都有改变生活的冲动,都有为自己投资负责的精神。只有这种精神诞生了,小镇才能从骨子里迸发活力。所以我们看东三省,东三省是大企业的格局,所有的老百姓都跟着政府跑,然后跟着大企业跑,而浙江的老百姓是走四方赚钱。我们说有两种经济模式,一种是火车头模式,政府、大企业扮演火车头,老百姓是车厢被火车头拉着跑;但是温州、浙江的模式是高速公路模式,每家人开着自己的车奔着自己的目的地走,结果就不一样。所以如果没有市场主体的积极性、自流动,就没有特色小镇。
广东佛山北滘镇,图片来源:网络
10.协同涌现
“协同涌现”就是小镇和周边的特色小镇,你的特色、我的特色大家互补,一起往前走。金华义乌去年的小商品交易额是多亿,他们的小商品有三万多个品种,这三万多个品种是广泛的分布在周边六个省、两千多个镇为它生产,有的镇就生产一个很小的零部件。
所以义乌的小商品市场为什么活跃呢?是因为周边六个省的几千个镇在为他服务,形成了一个制造、销售的网络,大家共赢,这么大的一个经济体是协同涌现出来的,而不是规划得来的。
杭州云栖小镇,来源:网络
所以,总结来看,好的小镇是自下而上的,差的镇是自上而下、政府投资的;好的小镇与周边是共生、共赢的,差的小镇是两张皮、相互竞争的;好的小镇与产业与周边的结点有强大的联接,大家结合在一起利益共享,差的小镇没有联接;好的小镇有多样性的支持,差的小镇没有;好的小镇里,企业是高度分工合作的,差的小镇里则是互相之间老死不相往来的;好的小镇是开放的,差的小镇是就地服务的;好的小镇有超规模效益,差的小镇只是靠规模;好的小镇是微循环的,差的小镇还停留在大工业上;好的小镇主体是自适应的,有强大的自我萌发的动力,差的小镇是跟着政府号召,跟着大企业跑的;好的小镇是协同涌现的,差的小镇是单枪匹马闯天下的。
特色小镇解析
殷港艺创小镇:打造以艺术教育为基础的现代文化创意产业特色小镇
殷港艺创小镇(简称:殷港小镇),位于“全国重点镇”、“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全国小城镇发展改革试点镇”、“安徽省产业集群专业镇”、“安徽省扩权强镇试点镇”、“第四批省级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六郎镇的核心区域,是芜湖市县城乡结合部,区域综合配套设施完善,旅游文化资源丰富,产业基础良好,交通便利,是典型的人文、宜居、产业三位一体的优势区域,是芜湖市及周边城市假日重要的旅游目的地。殷港小镇四至氛围为东邻G,西至青弋江,北接峨山东路,南连方村路,占地面积约2.85平方公里。
殷港小镇以顶峰美术学校、中华艺术学校、天韵音乐学校等全国知名艺术教育主体为产业基础和近0余名艺术本科人才创新创业支撑,依托顶峰文化创意园、飞龙铁画等安徽著名品牌着重发展文化创意核心产业,形成生态织造、美育塑造、艺尚智造为一体独具特色的产业格局。结合互联网及智能科技,链接艺术相关产业等内容。发展“三三融合”新理念,突出人文、宜居、产业;融合一、二、三产业;构建艺术产业区、艺术生态区、艺术生活区。
目前美术类教育规模居于全国之首,殷港小镇众创空间被认定为市级众创空间,基于此未来殷港小镇着力打造成全国最大的艺术教育宜居社区,最具皖南文化特色的文创设计平台,全市最具特色的创新创业时尚家园。
-老厂房改造建设成果展示-
-自然风光-
健康小镇:医养休闲衍生健康复合业态服务
桐庐小镇
在“健康中国”的大背景下,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人民健康,当前大中城市的工业化、城镇化、环境恶化及生活方式的变化影响着人们的健康。小城镇以其环境好、水质好、空气优的优势,可顺势发展健康服务产业。
健康小镇,是医养资源与休闲度假相结合的产物,发展关键在于依托优势环境,精准定位服务客群,打造医疗服务的吸引力,可从健康检查、医疗机构、慢病疗养、休闲养老角度单项突破,并延伸发展与健康相关的中药、养生、运动、有机农业等产业,带动本地就业,推动镇域发展。
例如,浙江省的桐庐小镇依托得天独厚的中医药文化基础、原始的生态环境,发展市场前景良好的健康产业。第一,以体检中心、疗养中心、疗养院构成的医疗养生基地为核心。第二,规划了健康细胞园,强化健康的管理概念。第三,打造了智慧健康产业孵化园,扶持、孵化和集聚智慧经济、信息经济、健康产业等新兴业态。
教育小镇:文化功能区衍变为综合城市功能区
剑桥小镇
安徽殷港艺创小镇
教育小镇是指多种教育机构在空间上集聚、整合,通过教学资源的共享、合理配置,有效推动城镇化发展的开放式教育园区。
教育小镇的发展往往作为城市的文化功能区,依托高校、科研机构形成一个集人口、信息的空间系统,推动服务、生活配套完善和城市扩展。在特色小(城)镇的大背景下,规划和发展教育小镇时,尽量最大限度地考虑与产业园区对接,依托教育小镇形成集教学、科研、实践的综合型城市功能区。
例如四川省的温江剑桥式“大学小镇”,坚持“校在城中、城在园中,教育融入城镇功能,生态植入城市空间”的发展理念,通过旧城改造、农村土地综合整治,以职教产业为动力引擎,积极引进中外联合办学的联邦制大学,以教育培训、文化艺术、商贸商务产业为核心链条,将职教产业、城市功能、社会建设结合,创造了一个教育小镇的发展蓝本。
生态小镇:依托生态环境形成生态型产业体系
绿维原创设计: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永久会址方案---喀斯特山房
生态文明,正是以人与自然、人与人、环境与社会和谐共生,协调发展,人类可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新型世界观与全域伦理观。在生态文明理念下,探索新型城镇化的道路,将会出现一大批生态文明示范城市、生态新城、绿色新城、生态文明小城镇、低碳城市、国际慢城、零碳城市等,我们将其统称为“生态小镇”。
生态小镇开发建设涉及生态技术、社会文化、经济发展等多方面,非常广泛,所投入的人力财力物力也较巨大。我国生态小镇应以生态资源为本底、以指标体系为目标、以生态产业为驱动、以生态文化为特色、以生态技术为支撑、以制度体系为保障,实现可持续发展。
绿维原创设计:低碳康疗中心
绿维文旅在贵阳?朱昌“生态文明新型城镇”的规划中,为我国生态小镇的规划、开发、建设和管理,寻找到了一种创新的实践模式:首先基于场地生态特征和区域发展水平,从三个子系统和七大路径提出生态新城的生态指标体系;其次,以生态文明论坛永久会址带动的会议会展产业为引擎,以泛旅游产业为核心产业,以生态产业服务业为重点产业,以城市综合服务业为支撑产业,以生态农业为辅助产业,最终形成朱昌镇生态文明先行实践区的产业集群;然后根据原有生态本底,通过保护、修复、重建等手段建立小镇的新生态格局,并通过生态容量、生态技术、生态经济等手段落实生态指标体系,建立起生态、城市功能、用地三者之间的有机融合。
这一探索,基于产城一体化发展模式,深度策划了生态产业总部经济、泛旅游产业聚集等模式,形成了依托产业发展城镇的基础。这一探索,还是基于投资商作为投资运营主体,在保持投入产出平衡前提下,实现区域开发、城镇开发的生态小镇运营商模式。
市场小镇:以细分专业化市场为基础构建“小企业大配套”
中山古镇网络图片
专业市场经过多年的发展,亟须突破创新向高端现代市场转型升级,而特色小(城)镇成为突破口。以专业市场为依托而形成的特色小(城)镇称为“市场小镇”。市场小镇以发达的细分专业化市场为基础及特色,构建“小企业、大配套”,形成以产品消费聚集为中心、生产资料市场为依托、其他市场为配套的批零结合的交易体系,同时结合体验、旅游、会议等功能,实现可批发、可零售、品种全、互动好、可持续发展的产业整合。发达的中小企业、共享的交易平台、大规模的市场聚集、完善的软硬件设施、便利的物流条件,是市场小镇形成的基础,简而言之,即“互联网+批发市场+综合服务+消费体验”。
被列入我国第一批特色小(城)镇名单的广东中山古镇,是中国灯饰之都,产业基础雄厚。目前已经形成了由灯饰制造产业、销售关联产业、照明配套产业、技术研究、产业服务等组成的灯饰产业集群,年产值超千亿元,灯饰及相关配套企业占全镇制造业总数80%。与旅游及体验业态的结合上,古镇以灯饰工艺品为核心,突出灯饰文化,打造了“里昂灯光节”、灯文化博物馆、星光联盟等旅游平台。
国际小镇:以国际交流为核心实现中外文化强互动
杭州天都城网络图片
十几年前建几栋法式风情建筑、做几组国外风格雕塑、微缩几版城市标志物,就可以称作国际小镇,如今不同,国际小镇讲求的是真正实现国内外文化的交流,使人们能够在生活或工作中切身感受。
绿维文旅认为,国际小镇是基于当地资源的国际化基础(如位于边境、侨民聚集、历史遗存等)或周边消费能力强、对国际文化有强烈需求的市场优势,通过导入国际对接资源、加强国际合作、争取保税政策等,形成的以国际交流为核心,以国际文化为特色,实现中外文化强互动的发展模式。国际小镇通过链接国际总部基地、国际健康资源、国际商品资源、国际教育资源等,实现全方位国际化工作生活环境与方式的营造。
杭州天都城的本意是要打造一个纯法式的风情小镇,但由于区位原因,沦为了“鬼城”。新团队接手后,在抓旅游的同时,更注重产业的打造,且遵循原有定位,通过国际资源的导入,盘活整个小镇发展,并将中西文化精髓融合到了工作与生活中。首要的是发展教育,通过引进国际教育资源机构,实现了从幼儿园到中学到高等教育,均跟国际接轨。另外,还引入了法国美容研究机构、国际上快消品品牌等,实现了生活的国际化。
智造小镇:打造“产学研”+应用+孵化
制造业是我国的立国之本,《中国制造》提出到年要迈入制造强国行列。而代表信息化和工业化高度融合的智能制造,是实现这一目标的主攻方向,也是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突破口。特色小镇的开发重点依托特色产业的发展,那么智造小镇就是“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升级的空间载体。
智能智造是借助于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对传统制造业进行的转型升级,是一个创新平台。因此,智造小镇发展的关键除雄厚的传统制造业基础外,还依赖于强大的科研院所及创新人才的支撑,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一个“产学研+应用+孵化”深度融合的产业链体系,以“学研”突破核心技术、以“产”实现产能转化、以“应用”实现产业价值延伸、以“孵化”实现创新激活。
例如,浙江云制造小镇依托于青山湖科技城,在当地强大的传统制造业、科研院所的支撑下,旨在打造一个融云制造服务、科技研发、创业创新、文化展示、旅游休闲、生活居住、社区服务等功能为一体的特色小(城)镇。核心区的众创空间是一个完整的科技产业培育体系,包括众创服务中心、创智天地、科技创意园、创客工厂等创业创新平台,以及产业服务和商业服务配套设施。
互联网小镇:大型主流企业及灵魂人物的引领
目前,已上升为国家战略的“互联网+”模式,已成为促进国家经济转型及传统产业升级的先导力量。同时,互联网也是一个创新、创业聚集的领域,符合国家未来的产业发展方向。
互联网小镇是聚焦培育与互联网相关的产业的空间载体。互联网是一种高新科技产业,需要大型企业的引领,方能发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态链条。因此对于互联网小镇来说,若干业内主流企业的入驻,一个行业灵魂人物的坐镇,是成功的关键。主流企业本身就是一种资源和品牌,具有强大的号召力和凝聚力,可以吸引其他企业以及配套产业链的集聚。另外,主流企业本身自带孵化功能,可催生更多的创新个体及小型企业。
例如,浙江云栖小镇聚集了数百家互联网领域的创新型企业,涵盖APP开发、游戏、互联网金融、移动互联网、数据挖掘等各个领域。来到这里的人产生的第一印象就是产业“高大上”,企业“新锐锋”。小镇在引进企业的时候不求数量,但引进的一定是行业内一流的企业,如数梦工厂、阿里巴巴、英特尔、富士康等。另外,小镇内还有一个灵魂人物—王坚博士,他是阿里巴巴的技术委员会主席、阿里云的创始人、中国云计算领域的领军人物,也是云栖小镇主要创建者与推动者。
电商小镇:构建线上线下深度融合的电商生态体系
近年来,我国电子商务的交易额一直在刷新,年天猫“双十一”购物狂欢节商品成交额达亿元,仅用了15个小时,就刷新了年亿元的记录,这无疑又证实了网络零售市场发展的巨大潜力。如果说过去十几年电商的成长依靠的是互联网渗透到消费者、渗透到商业两大红利,那在发展逐渐成熟的未来,“互联网+物流+制造业+电商服务”的生态体系的构建,将形成新形势下商业模式中的资源、流通和金融三大优势。
基于目前巨大的市场基础及良好的发展前景,电商小镇发展的关键在于实现线上与线下的深度融合,构建多元化电商生态体系。深厚的制造业基础,是电商小镇发展的一个重要依托,为其提供优势资源、产品及特色;物流解决的是商品的线下流通问题,也是电商小镇发展需要重点疏通的领域;而互联网则为商品的线上流通与展示提供了广阔的平台,是对传统零售行业在流通上进行的帕累托优化;构建完善的电商发展服务平台是保证电商小镇有效发展的必需,这一平台提供金融、培训、行政管理、行业协会、大数据服务等多样化的服务。
例如,浙江上塘电商小镇,是依托于场地内发达的多个专业市场,以电子商务产业为核心,以跨境电商、电商平台及优质商户、电商服务业以及电商O2O为四大重点发展方向,打造的一个集商务、居住、教育为一体的特色小(城)镇。除了主体的电子商务业务外,其最大的一个特色在于,吸引电子商务服务商入驻、与院校展开合作进行人才培训、创建跨境电商服务大厅,为电商企业提供最好的配套服务。
枢纽小镇:依托“三流”,实现产城港融合发展
位于交通枢纽位置的城镇,是区域内的经济重镇及集散中心,为沿线的城镇带来了大量人流、物流、信息流的聚集,也形成了城镇发展基础。
枢纽小镇发展的重要依托就在于前边提到的“三流”——人流、物流、信息流。大量人流会产生多样化需求——餐饮、购物、住宿,大量物流是电子商务及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基础,而信息流则为会议会展等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可能。因此,枢纽小镇的发展关键在于以交通促流通,以流通促发展,即依托自身形成的资源聚集,构建相关特色产业链,形成产业聚集,并以产业的发展带动城镇化,实现产城港的融合。
例如,南京江宁的空港枢纽小镇,依托航空特色,将电商物流业作为特色产业,集聚电商物流巨头菜鸟网络、圆通速递等,加快顺丰创新产业园、苏宁航空物流园等产业项目的落地,推进小镇产业发展,并在此基础上,按照“港产城”融合发展的要求,加快优质教育机构、高端医疗服务、商业配套项目的引进,提升小镇的品质内涵。
空港枢纽小镇禄口机场
物流小镇:以仓储运输为基础,结合互联网,实现物流市场化
“运输”和“仓储”是过去物流业的两大主导功能,人、车、货、场地是其四大基础元素。而随着互联网及电商的飞速发展,物流借助智慧平台,已经实现了飞跃式发展。以仓储运输为基础,结合电商、市场、客货运交通融合发展,现代物流的发展,实现了车辆、货物、货主、买家、仓库及市场的高效配对,并向市场化、体验化延伸,结合相关服务延伸产业,形成城镇化功能及基础。互联网及信息技术支持下的物流小镇开发,重点是要依托商品交易、相关服务、发达路网等要素的聚集,实现物流的智慧化、物流服务的综合化以及各层次的协同化服务。聚集的企业,包括供应链管理企业、物流企业、物流金融保险企业、物流互联网企业、物流装备制造企业等多种类型,提供集展示、交易、仓储、配送、结算、管理等一体化的服务。
浙江嘉兴秀洲智慧物流小镇,以供应链集成、区域物流总部、城市配送、物流科技为产业链,立足嘉兴、辐射长三角,以信息技术应用为核心,打造了一个解决行业痛点的产业新高地。该小镇通过搭建智慧物流信息交易平台,线上与线下互动,真正实现了货和车供求的有效对接。平台上汇聚了GPS、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先进的信息技术,能够实现长三角、珠三角地区的制造业、商贸业、金融业、物流业等资源的整合。互联网成为支撑和推动秀洲物流产业发展的关键。据资料显示,该小镇已集聚上下游企业余家,培育形成了以川山甲、上海物贸为代表的一批供应链管理企业,以DHL、顺丰、德邦物流为代表的一批第三方物流企业,以未名物流、捷玛科技为代表的一批“互联网+物流”企业。
-END-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