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铺,雷州半岛的一个小镇,广东四大古镇之一,我的家乡。
安铺港,北部湾的商贸港口。
古镇的美丽与哀愁
念中学时,语文老师拍着课桌黯然伤神的说:“安铺死了,古镇死了。”
那是年,我突然意识到,安铺的辉煌不再。中国地图上的“安铺港”三个字,在一片哀嚎中被抹去。其实,我从来就不知道安铺港在哪里,没有经历过她的传奇与风华。那天,我从安铺中学骑着自行车一直沿着九洲江走,江边停靠着陈旧的船只,飘出咸香的鱼汁味道。
安铺港淤塞了。
我常常在大桥上看日落日出,远方的文笔塔在见证者两岸的兴衰。后来,旧桥拆了,变成了新桥。在一片波光粼粼的斑驳光影下,我也会想,为什么安铺会死了?
这里是最繁华的圩镇,有着最悠久的历史。可是安铺真的这样默默无闻的沉寂下去了,支撑起湛江轻工业半边天的国企私企纷纷倒闭,连“粤西双雄”的安铺中学,也变成了乡镇中学。安铺的正月十五元宵游花街也停掉了……
很多一辈子都没想过要离开安铺的本地人,开始离开这里去求生。
过年舞狮,八音队表演,仍然有人打出旗子,上面写着:重振安铺雄风。三角旗在寒风中显得破败不堪,重振古镇辉煌的梦想,渐行渐远。
友人问:宏荣,你老家在哪里?
我犹豫一下,说:湛江。
多年后的某一天,友人跑来问我:宏荣,你知道你们湛江有一个安铺镇吗?网上说是中国十大最具品牌影响力美食名镇排第一。
我蹭的站起来说:我就是安铺人。
安铺这个有着年历史的古镇,并没有辜负过去的繁华。我才开始仔细再看看这个生我养我的一方水土,依旧魅力不减。她绝代风华的传奇故事被抹去尘埃,光鲜亮丽的再次出现世人面前。高楼拔地而起、道路变得宽敞、一片欣欣向荣。
年的春节,下了高速就到了河堤开发区的家。我约上旧时同学,去逛西街、南街。美食节大年初一就盛大开放,安铺籍的广东台记者在人潮中做报道,安铺作为广府美食发源地,第一天就吸引了20万的游客。
美食节变得越来越大,全国各地的美食都来这里争一席之地。我没在美食节待太久,对非安铺的食物有抗拒,就去小巷子里寻找儿时的味道。
儿时味道1:猪肠粉
带着浓浓蒜味的猪肠粉,打开了味蕾,是安铺人一天的开始。小学时5毛钱一碟猪肠粉,5毛钱一碗禾麦粥就是一顿早餐。如果加上豆浆油条,就算丰盛。通常,早餐店还会有卖牛腩粉,熬得蓬松的牛腩加上卤汁,倒进一碗河粉里,早餐有味!
安铺的猪肠粉特点是足够薄,吹弹可破,劲道又恰到好处。切好的猪肠粉会在表面上撒上芝麻,用菜刀刀面拍一瓣大蒜搭配,淋上香油、酱油,端上桌面,香气四溢。安铺人会习惯加上辣椒酱,这种辣椒酱还会夹杂着腌制过的糖蒜沫儿。
儿时味道2:簸箕炊
簸箕炊也可以作为早餐,但是越来越多的安铺人会在宵夜吃。有人说,簸箕炊就是厚的猪肠粉。簸箕是农作时用来晒谷的簸箕,安铺人把这簸箕当做厨具,在上面铺上厚厚的米浆,蒸好后,在用刀片割开,变成一小片一小片。
簸箕炊可以直接吃,也可以经过焖炒后吃,两种口感截然不同。
儿时味道3:菜头“米乙”
“米乙”是一个字,在安铺话里是一种饼,没有经过烘焙的。这个字连字典也查不到,安铺话独创。菜头在安铺话里,则是萝卜。广式茶楼里的萝卜糕,其实就是菜头“米乙”。当然,我觉得安铺的最好吃,但是美味根据地域不同会有不同标准,在此不做比较。
菜头“米乙”多出现在流动的摊位,老板会骑车三轮车载着煤气和炒锅穿街过市,一边吆喝着:“菜头‘米乙’啊。”你说你要多少块,老板就会取下多少放进锅里煎。以前在四小念书,中午下课就会偷偷在校门口的流动摊位买来吃,三毛钱一个,五毛钱两个。
儿时味道4:糯米鸡
安铺的糯米鸡,不同于常见的荷叶包糯米鸡,它的表面是油炸过的面粉,入口松脆,加上糯米的粘性,这才是糯米鸡的精华。糯米鸡安铺小朋友最喜欢的零食之一,而炸糯米鸡的油锅边上,常常还有炸番薯、炸冰淇淋。
小时候的糯米鸡是5毛钱一个,课间餐首选。炸冰淇淋则多见于学校周边,表面松脆可口,第二口能吃到冰淇淋的甜腻,口感简直是惊艳。
儿时味道5:水晶饺
安铺经济不景气的那些年,很多安铺人到外地谋生。被美食养坏了的胃,难以适应外地食物,吐槽最多的,莫过于饺子。“为什么饺子是这样的。”安铺人吃的饺子,是皮薄如翼,晶莹剔透,能看到饺子里的馅儿。为了区别其他的饺子,安铺人开始把安铺饺子叫水晶饺。
一屉饺子卖5块,20只饺子。这次回安铺,一屉饺子卖到了8块。
安铺的水晶饺肉馅丰满,一口一个饺子一点都不腻,腌制过的肉质很糯,带有一瓣香菜在齿间的嚼劲,回味无穷。水晶饺多见于宵夜档。
儿时味道6:鱼生粥
小时候上晚自习最爱去的鱼生粥店,在瑞南路的关帝庙。去年回安铺,还去吃了一碗双蛋的。今年,则是在工商银行大楼的一楼吃的鱼生粥。鱼生粥是猪杂在小锅里煮,煮沸了之后,马上加入生鱼片和鲜鸡蛋,端上餐桌。
虾片是点睛之笔,加上胡椒粉鲜美叫绝。
儿时味道7:牛杂
在安铺的童年,是美好的,可是去中山公园荡秋千看猴子,或者在文化宫溜旱冰,顺便吃上牛杂,这就是每年六一儿童节的项目。安铺的牛杂店遍布大街小巷,推荐三家最好吃的分别是云姨牛杂、四姐牛杂和引姨牛杂。
一起围在一个泥锅前,挑选篮子里的牛杂串,放进锅里煮。牛杂店的杀手锏是酱料,要同时铺满辣椒酱和面豉酱,双酱合一才美味。小时候是3毛一串,现在是1块一串,依旧是觉得便宜的。
几乎所有的牛杂店都可以汤菜,青菜的鲜甜搭配酿制的双酱,溢出来的汁液都有喝掉它的冲动。而牛杂店旁边,大多数有竹蔗水,3毛一杯。稍微繁华的老街,还会有腌制的水果蔬菜,蘸着酱料吃,同样美味。
儿时味道8:牛肉干
安铺大多数的美食,都是熟食,不宜携带。而离开安铺必带的,就是牛肉干牛筋。实际上,牛肉太贵,安铺的牛肉干经过改良后,已经变成了猪肉干。尽管如此,猪肉干依旧是深受喜欢。我每年都不会少带牛肉干,喔不,猪肉干。实在的肉,很香。而牛筋,现在也是猪肉做的,嚼劲很大,和牛肉干(猪肉干)同味不同口感。
儿时味道9:来不及吃的还有哪些?
湛江鸡大家都很熟悉,其实最正宗的湛江鸡,就是安铺鸡。现在安铺白切鸡已经可以在网上订购了。安铺菜无鸡不成宴,节日里一定要吃鸡,回来两天一直在吃鸡。
安铺的年糕也很有名,切片放在油锅里一煮,面糯型还在,很是顶饱。如果想做得好吃,就是用云吞皮包起年糕,加上鸡蛋下锅一炸,厨房里都是香味。
鸡比糖、泡栆(谐音)、五层楼(绿豆糕)、糯米‘米乙’……
好了,我的滴滴顺风车来了,我要离开安铺了。来安铺美食节的各方朋友,可以走渝湛高速安铺收费站下,导航安铺第一小学或者第四小学,停好车后步行到安顺大道即可。祝大家新年快乐。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