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期的主题,我们从雾霾污染开始。临近截稿时,小编再次查看了一下北京环保中心公布的实时空气质量数据,PM2.5数值为8微克/立方米,空气质量等级达到“优”。但在过去的半个多月时间里,北京却一直处在雾霾污染之中,个别天数甚至还达到来严重污染的程度。为此,北京市还首次对中小学生放了“雾霾假”。
为了远离雾霾污染,不少职业经理人甚至主动放弃了到北京去工作的机会。国内某地产行业猎头机构顾问吴先生向记者抱怨找不到愿意去北京工作的人。近期他们帮一家排名前20强的地产公司猎寻一名北京公司的设计总监,好几位来自青岛、烟台、大连等地区的合适人选,均因害怕北京的雾霾而选择主动放弃该职位。虽然他们心里清楚,一线城市房地产市场很红火,能够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但还是因为担心空气污染影响到身体健康而“忍痛割爱”。
居住在大城市,生活成本居高不下,压力之大非中小城市居民所能想象。在一线城市生活,购房门槛非常高。以上海为例,即使在外环线附近购买一套面积约60平方米的两房,总价超过万元,按照目前各商业银行执行的标准,首付三成就得先准备45万元的自筹资金。同时,每月元的房贷(20年期),也会让普通工薪阶层家庭感到压力重重。而如果要换房,压力也不小,市中心区域的普通大面积三房,总价已经达到~万元之间,也让普通工薪阶层倍感艰难。由于房价高,以及住宅租金价格上涨等因素,导致一线城市居民长期面临较大的物价上涨压力。21世纪宏观研究院跟踪监测结果显示,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物价上涨压力长期偏高。
此外,通勤路上舟车劳顿,加之超时工作,严重影响市民生活的幸福感。国家统计局上海调查总队曾就上班时间做过专项调查,结果显示,按公共交通工具分组来看,乘坐公交车上下班的受访者单程平均花费的交通时间为53.7分钟,其中在车上时间为40.7分钟;乘坐轨道交通的单程平均花费的交通时间为58.5分钟,其中在车上时间为42.8分钟;公交车加轨道交通的单程平均花费的交通时间为68分钟,其中在车上时间为53.4分钟。类似的情形在北京也非常普遍。据估算,部分居住在燕郊、固安等“睡城”的上班族单程就要花两个小时。为了挤公交、不迟到,凌晨5点这些人就已经奔波在上班的路上了。
换种思路选择宜居
针对北京雾霾天数高居不下的境况,有人在网上开始公开征集治理方案。网友给出的其中一个解决方案就是:北京快待不了人了,赶紧赚钱,赶紧撤!这虽然有些戏谑的成分,但也确实指出了一条道路,就是到宜居城市去。
虽然生活在大城市,能够接触到很多的发展机会,但选择规模较小的宜居城市,却能生活得轻松惬意。虽然收入水平偏低一些,但相对来说,物价水平较低,尤其是房价要低不少,因此不管是置业、生活,会轻松很多。以购房为例,在国内一些三四线城市,房价收入比与大城市相比要合理得多,比如广东中山,一个家庭购买一套平方米的紧凑型三房,10年收入完全可以对付。而在广州或者深圳,充其量只能买到外围区域的老式两房。因此相比一线城市而言,在中小城市花费同样的钱,居住条件会得到极大改善。
更为重要的是,选择宜居城市可以让我们从此远离污染。据了解,宜居城市最大的特点就是污染少、空气质量好。如空气质量最好的三亚和海口,PM2.5年均值常年不超过25微克/立方米,这让PM2.5数值经常爆表的一线城市如北京、上海都感到自惭形秽。
当然,选择在宜居城市生活,由于无需在上下班路上耗费更多时间,可以腾出大量时间用于个人学习、休闲以及陪伴家人,从而提升生活幸福指数。有统计数据显示,在中小城市,如果驾车上下班,路上耗费时间平均不会超过28分钟。
另外,一些政策的改变,也有利于人们主动选择自己的生活。比如此前公积金使用只限定在缴纳城市,但随着新的公积金政策的实施,跨区使用公积金贷款、异地购房提取等,已经成为现实。
挑选城市也有讲究
如果考虑选择前往中小城市,那么有哪些城市可供选择呢?
对于所有入选城市,我们都设定了一些标准。首先考虑的是宜居程度。我们选取的城市全部来自中国社科院年发布的《中国城市竞争力年度排名》中宜居指数位于前位的城市,并重点考虑了各城市的空气指数、医疗指数和交通指数。其中,空气指数主要来自年度各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医疗指数主要指医院与城市人口的占比;交通指数主要指标来自当地机场、高铁、高速公路等交通设施的便利程度。
其次,我们也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