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华国 https://m-mip.39.net/nk/mipso_4305597.html火炬开发区管委会,翠亨新区管委会,各镇政府、区办事处,市各有关单位:《中山市加快商贸新业态发展行动计划(-年)》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实施。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请径向市商务局反映。中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年11月17日中山市加快商贸新业态发展行动计划(-年)为加快推进我市商贸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培育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经济为主要特征的商贸新业态新模式,推动我市商贸业高质量发展,制定本行动计划,实施期限为年至年。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积极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认真落实省委“1+1+9”工作部署,结合省委对我市的战略定位和工作要求,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提升我市商贸业发展质量,为我市新一轮大发展提供新动能。(二)发展目标。——电子商务发展实现新跨越。力争到年,全市电子商务交易额达亿元,培育一批电子商务年营业收入超亿元的龙头企业。打造2-3个在粤港澳大湾区有影响力的电子商务产业园区,力争1个电子商务园区成为国家级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外贸新业态培育发展取得新突破。到年,培育跨境电商交易额超亿元的平台或企业2家。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出口突破亿元,适用范围从灯饰拓展到服装、五金、小家电等我市多个优势特色产品。——实体商业转型升级取得新成效。到年,打造5个特色商业街区,本地品牌连锁便利店年增长率保持20%以上,培育一批餐饮龙头企业。——专业市场升级发展迈入新阶段。到年,培育国际国内知名的专业市场5个,完成全市农贸市场标准化升级改造,建成全省领先、位居全国前列的重要产品信息追溯管理平台。——会展业综合竞争力明显提升。积极推进国际会展中心建设,打造市场化、专业化、国际化的会展业发展体系。——商贸物流提速增效取得新成就。到年,商贸物流体系进一步完善,新技术新设备得到广泛使用,培育一批知名度高、竞争力强的物流示范园区和龙头企业。——商贸新业态招商引资水平显著提高。到年,累计招引一批电子商务、跨境电商、智慧商业、新型展会经济、专业市场、特色商业体、新型零售、商贸物流等商贸新业态企业。培育推动一批商贸新业态企业做大做强,形成产业集聚效应。二、主要任务(一)实施电子商务创新发展行动。1.建设电子商务集聚区。探索应用电子商务新业态,引导制造企业借助电子商务拓宽展示、销售渠道。加快培育电商品牌企业,鼓励电商企业进驻产业园区集聚发展,积极创建国家级、省级电子商务示范园区或基地。吸引国内外知名电子商务企业在我市设立区域总部、营运中心、服务中心、创新中心,数据中心、研发中心、分支机构等。(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发展改革局、工业和信息化局、各镇区)2.建设电子商务供应链。鼓励我市制造企业依托电子商务创新生产经营方式和组织管理形态,由“以产定销”向“以销定产”、由“统一化生产”向“个性化定制”的生产方式转变,推动订单信息与企业生产经营系统的高效集成与精准响应,提高产业链整体协作水平。支持区域特色产业联盟建设专业性、垂直性电子商务交易平台,鼓励电子商务综合服务平台发展。(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工业和信息化局、各镇区)(二)实施外贸新业态培育发展行动。1.促进跨境电子商务发展。鼓励我市传统外贸企业和制造类企业开展跨境电商业务,拓展海内外市场。支持有条件的企业设立保税展示交易中心(体验中心),建设跨境电子商务公共海外仓。推动跨境电商产业园区建设,增强园区集聚能力和产业黏性。支持各类服务供应商为跨境电子商务企业提供通关、物流、仓储、培训等综合服务。积极申报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工业和信息化局、国资委、中山海关、中山港海关、市税务局、人民银行中山市中心支行〔外汇管理局〕)2.加快推进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工作。完善市场采购贸易方式政策,结合灯饰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推进古镇利和灯博中心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工作,逐步将市场采购贸易方式推广应用到其他特色产业集群。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提升市场采购贸易知识产权保护水平。加强与国家和省有关部门的沟通衔接,及时发现和解决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实现“在发展中规范,在规范中发展”。(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场监管局、中山海关、中山港海关、市税务局、人民银行中山市中心支行〔外汇管理局〕、各镇区)(三)实施实体商业转型升级行动。1.加快经营方式创新。促进商业、旅游、游乐、文化、会展、科技、金融、健康医疗深度结合,支持特色商业街区建设,推进夜间经济发展及商业软硬件设施提升,在全市大型商业体推行统一收银,引入光纤宽带、无线网络、智能交通引导、商圈APP、物联网和大数据分析等手段,拓宽商圈功能,打造统一的商圈电子商务平台。促进社区商业发展,加强食品零售、大众餐饮、末端配送(快递)、社区商业中心等便民商业网点建设,提高连锁经营、统一配送水平。重点发展便利店经济,推动便利店品牌化、连锁化、智能化,提高24小时便利店数量在全市便利店总量的占比水平,简化注册流程,缩短开设便利店的审核时间。(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工业和信息化局、文化广电旅游局、市场监管局、各镇区)2.推动餐饮服务创新。搭建饮食服务交流平台,挖掘创新粤菜与厨艺大师,加强粤菜师傅人才培育;宣传推介我市粤菜名厨、名优食材、名菜(名点)、名宴、餐饮名店,打造一批美食文化金字招牌,培育壮大餐饮龙头企业,鼓励餐饮企业争创中华老字号、中华餐饮名店。(责任单位: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农业农村局、商务局、文化广电旅游局、市场监管局、各镇区)(四)实施专业市场升级发展行动。以产业为依托高水平规划重点专业市场,合理配套物流仓储,实现场货分离,发展展贸经济,做好市场周边生活配套,优化交通规划,提升市场商业配套水平。引入品牌市场运营机构,推进品牌市场建设,建设电子商务园区,提供互联网公共服务平台的专业化技术服务,支持原创和创意设计,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行业标准制定参与度,增加与文化、旅游等跨界因素的融合。做好农贸市场标准化升级改造试点工作,制定农贸市场标准化升级改造规范,复制推广标准化升级改造试点经验,推进农贸市场完成标准化改造。探索应用“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等技术建设重要产品信息化追溯平台,创新溯源手段,做好农产品安全、食品安全、药品等追溯信息协同平台与市重要产品追溯管理平台对接,推动肉菜溯源体系升级为重要产品追溯体系。(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发展改革局、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场监管局、文化广电旅游局、各镇区)(五)实施会展业深化提升行动。加快推进会展业基础设施建设,发挥我市作为粤港澳大湾区重要一极的区位优势,在翠亨新区规划建设新的会展中心,同时对我市现有会展设施进行整合升级改造。依托我市产业基础,积极培育展会品牌,支持品牌展会参与国际权威机构认证,加快展会国际化进程。完善展会服务保障机制,政府部门与专业机构联动,形成合力,提升展会服务保障水平。(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发展改革局、自然资源局、工业和信息化局、各镇区)(六)实施商贸物流提速增效行动。1.完善物流体系建设。提升制造业、物流业融合程度,培育第三方物流、第四方物流等专业化物流组织形式。完善交通体系建设规划,重点推动通用机场、货运铁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优化物流园区布局,建设共用仓储中心、配送中心,引导物流产业集聚式发展。加强冷藏冷冻类农产品、食品冷链流通体系建设,支持并合理配置公共冷库建设,支持冷链设施设备投入,发展多温层共同配送。(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发展改革局、交通运输局、工业和信息化局、各镇区)2.鼓励使用新技术。推动物流技术创新,推广物联网感知技术,推进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技术应用,提高物流设施设备机械化、自动化、标准化水平,支持智能终端、智能仓库推广应用,推动标准化体系建设,推动新建或改造标准化仓库,推广使用标准化物流设施设备,促进智慧物流、共享物流、智慧供应链发展。(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发展改革局、工业和信息化局、交通运输局、市场监管局、各镇区)3.解决最后一公里配送问题。引导仓储、电商、邮政、快递等企业,采取多种方式共建共用社会化配送中心,推广集中式仓储、自动化分拣、统一配送等模式。推动合理布局运营网点,支持智能快件箱等电商物流设施进入住宅小区、工厂、高校等公共场所,为市民提供全天候自助取件服务。(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发展改革局、农业农村局、邮政管理局、供销社)(七)实施精准招商行动。全面、深度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依托香港、澳门、广州、深圳等中心城市的高端商贸资源,主动与国内外有关商协会、企业加强对接,加大对知名商贸新业态企业的靶向招商力度,积极引进电子商务、跨境电商、智慧商业、新型展会经济、专业市场、特色商业体、新型零售、商贸物流等商贸新业态企业。发挥我市产业集群优势,深度挖掘和整合现有商贸新业态资源,引进高端品牌资源落户我市,提高我市商贸新业态经济发展的聚合力。加大商贸新业态研究,通过引进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平台项目,促进我市现有商贸业转型升级。(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工业和信息化局、科技局、市场监管局、发展改革局、各镇区)三、政策支持(一)支持电子商务创新发展。对建设电子商务发展集聚区、电子商务交易平台、电子商务综合服务平台给予扶持。对获得商务部评定的国家级电子商务示范基地、获得广东省商务厅评定的省级电子商务示范基地的运营单位给予奖励。对制造企业利用第三方平台销售自有生产或者自有品牌产品给予奖励。(责任单位:市商务局、财政局、各镇区)(二)支持外贸新业态发展。支持跨境电商发展,对跨境电商企业、跨境电商集聚区、跨境电商交易平台、跨境电商综合服务平台,以及建设跨境电商公共海外仓、跨境电商保税展示交易中心(体验中心)等给予扶持。制定政策支持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加快发展。(责任单位:市商务局、财政局)(三)支持实体商业转型升级。对具有示范性的特色商业街区项目,按投资额一定比例给予扶持。对在我市注册,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示范性品牌连锁便利店经营企业,按其新增便利店投资额一定比例给予扶持。支持每年举办系列餐饮创新发展活动。(责任单位:市商务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农业农村局、文化广电旅游局、市场监管局、各镇区)(四)支持专业市场升级发展。对纳入重点培育专业市场目录的新建、扩建、改造提升项目,优先列入省、市重点建设项目及旧改范围;按照项目投资总额一定比例给予扶持;实行统一收银、统一管理的,根据年税收贡献及销售额给予扶持;对重点培育市场的新入驻项目按照年税收贡献进行扶持;对认定的市级示范性专业市场给予扶持。设立市农贸市场标准化升级改造试点补贴资金,按照试点市场改造投资额一定比例给予扶持,镇区按1:1比例安排配套扶持资金。(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发展改革局、自然资源局、市场监管局、各镇区)(五)支持会展业深化提升发展。引导我市品牌展会参与国际权威机构认证,对我市获得相关认证的展会予以扶持;对获得国际权威机构认证的域外品牌展会在我市举办予以扶持。(责任单位:市商务局、财政局)(六)支持商贸物流提速增效。对商贸流通企业改造或新建立体仓库或自动化仓库并配套相应设施设备、升级智能化管理系统等给予扶持。对农产品、食品、药品类流通企业改造或新建公共冷库、增设冷链设施、配备冷藏车等设备,以及对冷库封闭式交接货通道、月台、货架进行标准化改造等给予扶持。对获评我市物流示范企业、在我市建设仓储配送设施并新纳入限额以上统计的商贸流通企业、在我市行政村布局标准化运营网点的大型电子商务和快递物流企业给予扶持。(市商务局、发展改革局、交通运输局、农业农村局、各镇区)(七)支持商贸新业态招商引资。对符合国家、省、市产业规划且在我市投资的商贸新业态企业项目,用足用活招商引资政策。(责任单位:市商务局、财政局、工业和信息化局、科技局、发展改革局)四、保障措施(一)加强统筹协调。建立中山市加快商贸新业态发展联席会议制度,由市政府主要领导为总召集人,市政府分管领导为召集人,市发展改革局、工业和信息化局、教育体育局、财政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自然资源局、交通运输局、农业农村局、商务局、国资委、市场监管局(知识产权局)、金融局、中山海关、中山港海关、人民银行中山市中心支行(外汇管理局)、税务局、邮政管理局、供销社、各镇(区)政府(办事处)为成员单位,负责统筹落实加快商贸新业态发展各项政策,指导和协调各镇区、各部门工作。联席会议原则上每半年召开1次。联席会议办公室设在市商务局。根据工作需要适时召开联席会议办公室会议,研究协调相关具体工作事项。建立信息报送工作机制,各成员单位及时将工作有关情况形成信息报送联席会议办公室,每年12月底前将本年度工作情况及下一年度工作计划报联席会议办公室。(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局、工业和信息化局、教育体育局、财政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自然资源局、交通运输局、农业农村局、商务局、国资委、市场监管局〔市知识产权局〕、市金融局、中山海关、中山港海关、人民银行中山市中心支行〔外汇管理局〕、税务局、邮政管理局、供销社、各镇区)(二)加强财政保障。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安排市级财政专项扶持资金支持商贸新业态发展,明确申报标准,简化申报流程。鼓励各镇区根据实际情况,出台相关政策意见,加大对商贸新业态发展的支持力度。积极争取国家和省对我市商贸新业态发展的支持政策,支持帮助企业申报国家和省商贸新业态发展专项扶持资金。(责任单位:市财政局、工业和信息化局、发展改革局、文化广电旅游局、交通运输局、国资委、各镇区)(三)加强人才保障。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强政府、高校与企业间合作,发展服务电子商务、跨境电商、现代物流等商贸新业态的实用型人才培训机构,鼓励企业同各高校开展合作,形成服务商贸新业态发展人才定制化培养的校企合作机制,培育适合我市商贸新业态发展的新型人才。大力引进商贸新业态各领域应用型高层次专门人才。(责任单位: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教育体育局、商务局、各镇区)(四)加强宣传推广。加大对国家、省和市关于加快商贸新业态发展政策的宣传力度。采取在网站和新媒体刊登政策文件、开展政策解读、组织举办政策宣讲会、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广泛宣传支持商贸新业态发展的各类政策措施。加大对我市商贸新业态相关产业宣传推介力度,提升我市知名度和影响力。积极发动和指导各类商协会发挥好政府与企业的桥梁作用,依法服务好会员,大力宣传相关政策,帮助企业发展。(责任单位:市委宣传部、市发展改革局、工业和信息化局、教育体育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交通运输局、农业农村局、商务局、金融局、各镇区)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