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新报全媒记者吕博林通讯员杨志文项志奇
“我们到沙市学习之后,计划把这些旧房子全部推平,再建一个农产品交易中心、培训学校和电商中心。”近日,黄州区陶店乡乡长曾凡林兴致勃勃地介绍幸福村鱼苗孵化基地情况。
幸福村紧邻长江边,鱼苗孵化历史悠久,利用得天独厚的水资源优势,依托现在的基础设施和先进技术,发展鱼苗孵化产业,享誉“湖北鱼苗孵化第一村”。
为加快良种培育,该村于年9月启动了幸福鱼苗孵化基地提能升级项目,引进市场主体和村委会共同组建了股份制公司,依托华农水产学院技术力量支持,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基地”的经营模式。提高了孵化基地管理科学化水平,增强了基地抗风险能力。
确立发展目标
为进一步推进小龙虾产业发展,年6月,黄冈市成立了特色淡水产品(小龙虾)产业链工作领导小组,黄冈市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主任张社教担任链长,市农业农村、财政等部门作为小组成员,由市人大常委会领衔小龙虾产业链发展。
为摸清家底,该市人大常委会深入沿江县市区开展调研,全面梳理产业链情况,摸清了种业结构、产量产值、加工销售等基本情况,并组织相关县市区特色淡水产品(小龙虾)产业链链长及财政、农业农村部门负责人赴潜江市考察小龙虾产业链发展工作。
结合黄冈实际,该市人大常委会提出了全市水产“全省进位、占比提高、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发展目标,在小龙虾产业强链、延链、补链上下功夫,加快全产业链格局。
填补批发市场空白
“这个批发市场刚开张,一次可以交易50万斤,批发价格平均每斤比鄂州少一到两元。”黄冈市天宏商贸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慧梅介绍说。
天宏农产品批发市场位于西湖工业园区,新上的水产品批发项目刚开张,只见一池池鲜活水产品正冒着气泡,来批发的小商贩货车络绎不绝,不时有大客户整车的直接交易……到处呈现一派繁忙的景象。
黄州区一直没有水产批发市场,都是水产品运出去,再批发回来,增加了物流成本和提高了水产品的价格,严重制约了黄冈水产业的发展,这也是发展小龙虾产业的短板。建设标准化、规模化水产品批发市场是推进小龙虾产业链迫在眉睫的问题。
为此,该市人大常委会召集市商务、农业农村、自然资源规划等部门商量解决办法,依托现有的黄冈天宏农副产品批发市场,通过招商“嵌入式”设立水产品批发交易区域,年11月,黄州区第一家水产品批发市场终于迎来了开张。
促进县市之间打擂
为切实提高小龙虾产量,该市人大常委会提出了全市水产“全省进位、占比提高、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发展目标。到年养殖面积发展到万亩(占全省12%),产量达到12万吨(占全省10%),综合产值突破亿元(占全省13%)。
为实现这一目标,领导小组吹响了冲锋号,各县市之间打起了擂台赛。每个县(市、区)找个发展对手,互相比学赶超,形成你追我赶、竞相发展的生动格局。
“预计今年小龙虾产量4.39万吨,进入全国十强行列,一尾小龙虾撬动20亿元产业,直接带动2万人就业增收。黄梅将认真贯彻今天会议精神,深耕小龙虾产业链,恒力打造新时代的“鱼米之乡”,为建设农业强市贡献黄梅力量。”黄梅县委书记刘欲晓在年11月份全市小龙虾产业链工作推进会上说。
目前,该市各县市区相互协作,共同发力,全力推进小龙虾产业链发展,年全市小龙虾养殖面积达到89.万亩,产量10.32万吨,综合产值61.62亿元。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