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西兴浙东运河的起点
”
西兴古称固陵、西陵,今为杭州市滨江区西兴街道。走进西兴古镇,运河岸边清代民居保存完好,石砌的码头、堤岸、小桥,古色古香,充满浓郁的水乡韵味。
西兴是一座因运河而兴的小镇,关于它的故事,还是要先从浙东运河讲起。西晋,会稽内史贺循主持开凿西兴运河。从萧山县城通往绍兴西郭门,不久又向西北延伸到西兴,东端直通曹娥,成为著名的浙东运河。浙东运河从西兴经绍兴、宁波流入东海,全长多公里。
2
西兴过塘行的故事
”
由于浙东运河水位低,钱塘江水位高,尤其涨潮之后,钱塘江的水位更是远远高于浙东运河,因此浙东运河和钱塘江之间,无法直接行船通航,作为运河的起点,人们只能在钱塘江入口的西兴镇停船靠岸。
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得西兴连接了两条运河,它既是浙东运河的起点,也是京杭大运河的终点。西兴承上启下,成为两条运河之间,必经的重要中转站。
久而久之,在西兴形成了过塘行这种特殊的行业,所谓过塘行,有点类似于今天的物流中心,货物在这里通过挑夫运货,再换船继续航行。
过塘行当时的任务就是把浙东南富庶地区的物资,转运到钱塘江以北,再运到京杭大运河沿线的城市,过塘行成为整个运河大动脉上的重要关节。
每一家过塘行,都有自己的主营业务,有专门转运粮食、茶叶、肉蛋的,有专门转运烟叶、药材的,也有专门转运棉花、蚕丝、绸缎等等。
过塘行转运货物,一般都是以货物的重量计费,称重后打包,再由挑夫肩挑手扛。因为过塘行生意红火,古街上其他生意也应运而生,河岸边茶楼、酒作坊、酱园店、肉店等等一应俱全。
3
西兴老街的非遗文化
”
西兴竹编灯笼始于南宋,当时宫廷所用灯笼大多出自西兴。西兴灯笼一直保持着老传统,从选竹、披竹,编织灯壳,糊纸、绘图,到上漆、涂油,需要近20道工序。
在古代,西兴灯笼不单单是行人照明的工具,旅馆、饭店高悬灯笼,用来招揽顾客。时至今日,西兴灯笼的作用日渐衰微,但作为一门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一盏灯笼,仍承载着独特的文化意义。
西兴自古繁华,苏轼诗云“江上秋风晚来急,为传钟鼓到西兴”。历史上曾吸引无数文人墨客在这里驻足。他们或凭栏怀古,或泛舟畅游,或夜宿西兴。
“
如今的西兴,小桥流水,粉墙黛瓦,典型的江南古镇特色。近年来,西兴立足于老街文化,全力推进老街旅游发展,西兴这颗古镇明珠,在洗尽铅尘后,熠熠生辉,再现昔日繁华。
编辑/刘姿吟
来源/浙江卫视新闻频道《跟着档案去旅行》
区委办(区档案馆、区志编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