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中通道最新进展
今天(9月6日)上午10时许,
在珠江口开阔海域上,
大型船机蓄势待发,
一声令下,
将深中通道桥梁工程
主墩桩基扎入深海岩层。
标志着
深中通道桥梁工程建设
进入全面实施阶段。
“现场注意!正式开——钻!”上午10时许,深中通道全线桥梁桩基开钻现场会上,随着现场作业人员通过对讲机传达作业令,钢便桥上超大功率KTY型回旋钻机,在预先打设好的钢护筒中往下深钻,开钻直径达3米的超大钻孔灌注桩。现场同时燃起鞭炮,庆祝开钻顺利。
记者隋胜伟摄
伶仃洋大桥、中山大桥主墩桩基同时开钻,标志着深中通道桥梁工程建设进入全面实施阶段。
记者隋胜伟摄
中山大桥
桩基工程计划年完成
中山大桥主塔基础布置28根钻孔灌注桩,两塔合计56根。钻孔完成后将连续进行下放钢筋笼、混凝土浇注等工序,全部桩基工程计划于年9月完成。
深中通道作为超大规模、复杂结构集群,项目桥梁工程不仅跨越了珠江口多条高等级主航道等,同时受到深圳机场航空限高影响,加上所处位置地质情况总体较差,桥址区域台风频发、季风期长,海面风浪大,施工环境恶劣,并且施工区域环保要求极高。
伶仃洋大桥
世界最大跨径海中悬索桥
“桥梁工程是深中通道项目建设的重点、亮点、看点、难点,其中关键线路为伶仃洋大桥。”潘放表示,伶仃洋大桥位于珠江口伶仃洋开阔水域,属于台风多发区,主孔跨径达到米,为世界最大跨径海中悬索桥,主塔高米,通航净高76.5米,桥面高达91米,相当于30层楼的高度,建成后将是全球最高海中大桥。
打通珠江下游东西两岸“任督”二脉
深中通道通车后,中山市民驾车去深圳机场、前海等地,将由以往绕行虎门大桥上百公里变为跨江直达,车程由2小时缩减为20分钟。这将真正打通珠江下游东西两岸“任督二脉”,大大减轻上游虎门大桥等跨江通道的交通压力,彻底改变阳江、云浮、茂名、湛江等广大粤西地区乃至广西等地民众往来深圳等珠江东岸的交通路径。
作为我国迈向交通强国新征程的国家重大工程,深中通道将是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之间的交通纽带,有效释放目前交通路网的沉重压力,还将在未来,与建成的虎门大桥、珠江黄埔大桥,在建的虎门二桥、港珠澳大桥及莲花山通道,共同组成粤港澳大湾区的跨江“大通道”、经济大动脉,将区域内高密度的港口、机场、城际轨道、高速公路等贯通连接成为畅顺对接的立体化交通体系,促进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创新要素的高效流动和配置,为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注入新活力。
国家发改委
对深中通道予以高度重视
9月4日下午,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胡祖才率队,深入深中通道项目一线现场进行调研。
在深中通道项目中山大桥建设现场,胡祖才一行听取了深中通道管理中心主任陈伟乐的介绍后,对项目当前的建设规划和安排表示肯定,并详细地询问了项目建设的主要技术难题,东西人工岛、钢壳沉管隧道、桥梁工程等主要构造物的特点,以及项目建设对珠江航运的影响。
陈伟乐表示,深中通道项目所在线位有两条国际航道,矾石水道在隧道上方,伶仃航道在伶仃洋大桥下方,该桥通航高度为76.5米,可以通行三十万吨油轮或3万标准集装箱货轮,可满足未来五十年广州港的发展需要。
胡祖才对深中通道技术创新寄以厚望,并对当前已经取得的科研成果表示高度认可,希望依托重大工程建设,提升国家装备和材料制造能力。
深中通道要建设全球最高(桥面91米)、最大跨径(米)的海中大桥,为确保台风区桥梁安全,深中通道管理中心组织多家科研单位进行了多次风洞试验,不断优化设计,目前伶仃洋大桥最高抗风能力达到桥面风速80米/秒。
胡祖才表示,深中通道建成通车后,将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为地方的经济繁荣和社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国家发改委规划司司长陈亚军、副司长张建民,基础司副司长周小棋,广东省发改委副主任吴道闻等领导一同参加调研。
深中通道桥梁工程
计划于年底
完成主体工程建设
全线计划在年建成通车
来源:深中通道管理中心、中山日报、网络、深中看房等
——END——
一周楼盘推荐
锦绣海湾城:--转
远洋新天地:--转
保利香槟国际:--转
保利国际广场:--转
天水湖:--转
虹悦:--转
合景招商·映月台:--转
佳兆业·上品雅园:--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