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有间大学(youjian-university)
文/杨雪梅
大学到底应不应该关起门来?是以考虑学生的学习生活体验为主,还是有接待四面八方来客的义务和责任?
去年,中山大学“关校门”的事件引起了舆论风波。羊城市民纷纷表示伤感,认为中大作为广州的公共文化空间,不应该闭门谢客。
今年,武汉大学的樱花季如约迎来了人潮。游客们为了制造人工花瓣雨,不惜上树大力摇摆。大煞风景的同时,伤透了武大学子的心。
这样的“人民公园”还有很多,它们分布在全国各地,一到周末、节假日、旅游季节,人群就会蜂拥而至。问题是,有人居然会把大学校园当成自家的“后花园”!
10.
北京打卡景点·清华北大
皇城脚下的清北,不止是名校,也是名景点,更是接待游客的“重灾区”。
面对蜂拥的游客潮,不少全国学子会特地远道而来,只为一睹名校风采。即使校方出台每天限时、限人员登记进校,一年天,校门口还是挤满了许多因为没有做好功课而被挡在门外,只能和校门牌匾合照打卡的外地人。
参观队伍长达百米,排队人群滞留下的饭盒、空水瓶、纸巾等垃圾遍地图/中新网
那些幸运地进入名校校区的人,在游览北大的未名湖畔、清华的荷塘月色的同时,却往往留给学校成堆的垃圾和各种接待难题。名校到底该如何共享?如何在保护学生和接待游客两方面做到平衡利弊,连清北也头疼!
暑假家长带小孩清北校园许愿拍照,小孩表情无奈图/腾讯
9.
上海高考许愿地·上海名校(复旦、上海交大、同济、华东师范等)
参观学校,提前感受大学气氛,想让孩子设定一个大学目标,是每一位家长带孩子“名校游”的目的所在。不过,这样的美好愿望往往对名校学子造成了困扰。
复旦邯郸校区光华楼草坪,游客正在拍照图/澎湃新闻
上海名校——复旦大学、上海交大、同济大学、华东师大等高校,一到暑假就几乎成了中小学生的高考“许愿地”。一到暑假,各类中小学生涌入校园踩点拍照,更有夏令营的孩子强行要求大学生请吃饭。据统计,在上海交大校门口,平均半小时就有10个带着孩子的家庭排队合影留念。
对于有些家庭来说,上海仅是全国名校游的一站。
面对“名校游旅行团”攻占全国高校的难题,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陶希东试图通过划分游客区域来攻克:他支持大学对外开放,这样能让中学生提前感受大学气氛,但是,这一切都需要以不影响师生正常教学、生活为前提。
8.
天津海棠公园·天津大学
离去的是校友,归来的都是游客。
海棠是天大一道保留的风景线。每年海棠盛开的季节,也是天大一年一度邀请校友返校的时候。这个天津市海棠公园里,络绎不绝着天大师生和校友。
天津大学的海棠和游客图/新华社
然而,总有游客抢先慕名而至。各种市民旅游团会有组织、大规模地进入老校区,对校园环境和管理造成很大压力。师生正常的学习生活体验,和游客的观光体验,同步下降。游客相机里可能拍到同学眉头紧蹙;校友相机里的海棠被人从众遮挡。
清明假期到了,这所拥有年历史的高等学府,也开始了新一轮的赏花模式科普:广而告之校区交通限行措施,引导师生有序进出校园,“希望来宾绿色出行”。
7.
湖南油菜花园·湖南农业大学
湖南农业大学这片油菜花试验田“耘园”,曾被网友公推的长沙踏青赏花网红景点。
多亩的试验田里,除了油菜外,还有苎麻、棉花、各种蔬菜。大片的油菜花开,吸引了不少来自长沙市区的游客,各种小车停满了田埂,花田里星罗棋布着观光、摄影、度假的人。
湖南农大的油菜花试验田工人在工作图/华声在线
但是,当他们摘掉油菜花保护套拍照,拽走研究用的彩色花生,带着全家来一场突如其来的野炊……湖南农大表示伤不起,最终决定:退出旅游圈吧!
这些奇葩的赏花方式,伤害着校园环境,伤害着学子情感,是春日景色里不可不除的毒草。
6.
郑州文化广场·郑州大学
位于河南省郑州市的郑州大学,可以说是绿化最好的高校之一。其主校区绿地覆盖率达51%,校园核心景观达14.7万平方米,校内种植有上百种花卉。
每到春季,大量游客入内参观,校内堵塞的车辆曾排出米的“长龙”。
游客在郑州大学放风筝图/大河报(郑州)
万万没想到,赏花之余,游客们还会顺便在草坪上铺布野餐,全然不管草坪旁悬挂着的“草坪正在养护期,请勿入内”的条幅(该条幅还经常被嬉戏的熊孩子扯落)。
郑大发布门禁制度应对大波游客参观图/郑州晚报
看到这些“全家出动型”不文明游校行为,郑大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