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林乐诗
导读:每年“双11”过后,快递的投诉都会出现一波高峰。在很多消费者眼里,菜鸟驿站似乎从“一出生”就是错的。旨在解决“最后一公里”运输难题的它,却频频创造了新的问题。满腹牢骚的用户,疲于奔命的快递员,以及长期挂在闲鱼的驿站转让信息,三方陷入了恶性循环。
今年4月菜鸟驿站官宣免费送货上门服务,淘宝意外掺的一脚,隐约让外界洞见了阿里巴巴对菜鸟网络的野心——“意在物流,也在电商”。然而,从阿里巴巴的最新财报来看,菜鸟网络的“星辰大海”,似乎在更远的地方。
晚上8点50分,广州越秀区一条幽静的小巷里,手挽公文包、一身白领装束的陈韦(化名),在夜幕中行色匆匆。
几分钟后,她再次出现,艰难地抱着3个快递走进小区,最上面的箱子已经顶到下巴。
“晚一点怕关门了,”她对财熵说,“今天人算少了,前几周就是‘双11’那会儿,这个时间点排队拿快递的人都排到街口那边了。”
陈韦表示,搬进这个小区两年多以来,快递几乎都是自己下班后去取,好多次加班回来驿站已经关门了,还要等第二天。她在淘宝送货“偏好”设置那里已经关闭了驿站服务,但由于平日家里没人,快递员都习惯性地直接送到菜鸟驿站去了。
“平时下班回来顺手拿个快递也没啥,主要是个别快件太重搬不动的,我提前打电话要求送货上门摆在家门口,但是快递员无视了,统统丢去了驿站。”她抱怨道,“后来联系快递员,他把皮球踢给了驿站,还理直气壮跟我说‘在淘宝买的东西,就该放去他们家的驿站,送货上门的活也是驿站做的’。”
但是陈韦表示,菜鸟驿站很少会送上门,“他们自己可能也忙不过来吧,店里人手只有1个。”
陈韦的遭遇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消费者身上。每年双11过后,黑猫投诉平台总会涌现一大波关于快递的投诉:拒绝送货上门、拖延送货、虚假签收、丢件……不同于陈韦,更多人将问题的矛头指向菜鸟驿站,而不是快递员或快递公司。
图源黑猫投诉
谁赚了“最后米”的钱?
“在菜鸟驿站出现之前,快递一直是送货上门的,但是驿站的出现,成为了快递员‘光明正大’偷懒的理由。驿站方便了快递员,却是以牺牲用户权益为代价。”社交网络平台知乎上,多位用户表达了类似的观点。
这里说的“方便”,是指菜鸟驿站和快递公司合作,由驿站代收快件。虽然快递公司需要从每一单快递费中分一部分给驿站,但这大大节省了快递员派送“最后一公里”的成本。
作为阿里巴巴集团(.HK)菜鸟网络旗下的一个重要品牌,菜鸟驿站年横空出世,致力于解决末端快递派送难题。要知道,“最后一公里”的快递配送,一直是“硬骨头”。据统计,这部分运输成本占据整个物流过程的30%,尤其在一线城市,运货车通行难、停靠难、收费多。
“菜鸟驿站其实也愿意接送货上门的单,因为它们平台有给补贴。”匆匆说完这句,该快递员就赶着去完成绩效了。
财熵走访广州越秀区多个菜鸟驿站后了解到,很多工作人员确实主动推销送货上门的服务,还积极展示如何申请服务的流程。
其中,位于西华路的菜鸟驿站负责人透露,菜鸟平台经常派给驿站“任务”,通过“做任务”可以获得奖励:“几个月前平台通知我们驿站开通‘淘系包裹上门服务’,因为嫌麻烦,只开了‘半淘’,‘全淘’的话补贴会高很多。”
一家菜鸟驿站门口,财熵摄
据知乎网友“快递江湖”介绍,所谓的补贴是指在淘宝买的包裹,用户可以向菜鸟驿站申请送货上门,淘宝将会对上门的驿站进行每件零点几元的补贴。
在此之前,很多菜鸟驿站的主要收入来自每单0.3-0.6元的快件寄存,每单5元左右的快件揽收和代寄。按一日件寄存快递和20件代寄快递推算(越秀区一家小型驿站给出的平均数据),一家驿站的月收入在00元左右,但扣除门面租金、水电费以及工资后,分摊到每个人身上可能“还不如在外面打工”。
这大概也是为什么菜鸟驿站如此“主动拥抱”送货上门的补贴政策的原因。但也有驿站工作人员向财熵表示,“补贴其实根本没多少(每单几毛),本来驿站人手就不够,如果要送货上门还要另外雇人帮忙,如果当天货物量特别多导致送不过来,还得挨投诉,所以基本无视了这个补贴。”
表面上看,菜鸟驿站的店主赚到了“最后1公里”的利润,但赌桌之下,这场战争似乎没有赢家——消费者怨声载道、快递员疲于奔命、驿站老板“打骨折”转让……而阿里系的淘宝,还要为终端的上门派送服务“倒贴钱”。“零和游戏”不知何时起,诡异地变成了“负和游戏”。
而且,回到最初的问题:免费送货上门,本来不是快递所包括的服务吗?
阿里的野心:菜鸟意欲何为?
8年前,从阿里巴巴CEO位置上刚刚“退休”的马云拉来浙商朋友圈,成立了菜鸟网络。创立之初,马云就向股东坦言:做好十年不赚钱的打算。
图源亿欧
当时的“菜鸟”还只是“雏鸟”,主要是为解决双11快递爆仓问题而生——至年,双11带来的增长迅速冲垮阿里巴巴后端的物流体系。
菜鸟网络的解决思路是,通过搭建一个基础设施和数据应用平台,为快递公司优化物流配送过程中的仓储配送,从而提高物流效率。一个典型的例子是,双11之前,淘宝会建议用户将要买的商品先放入购物车。其目的是,商家和菜鸟可以根据预售的信息进行备货,提前进行调仓。
对此,马云是这样说的:“你信不信,在你下单之前,就能把东西送往去你家的路上?而菜鸟的使命是,10年时间内,让中国点对点的物流,24小时必达。全球,72小时。”
送货和卖货之间,绝大多数企业会选择后者。一直以来,和销售、产品、运营等部门相比,供应链部门附加值偏低,是企业内部最“弱势”的存在。
但菜鸟多次强调自己的身份:不送物流,是一家正儿八经的互联网公司。同时,马云对菜鸟网络的前景充满希冀。据说,阿里内部原本计划给这个公司取名“地鼠”,这是对应了“天猫”,一端对供应商,一端对消费者,寓意“地网天罗”。
阿里的愿景很远大:要打造一个供应商和消费者都依附的平台。离开它,产品找不到消费者,消费者找不到产品。
即便理想很美好,但在创立初期,马云还没有完全想清楚菜鸟网络的商业模式。虽然他多次强调,菜鸟不抢快递生意,这番承诺赢得“三通一达”(圆通、中通、申通、韵达)信任和真金白银的注资。但快递公司对菜鸟网络始终猜忌难消,待反应过来,它们已被菜鸟网络牢牢捆绑——
首先,快递公司从商家端揽件依赖淘宝天猫,用户端的订单也要来自菜鸟裹裹;其次,“通达系”的仓储和运输,需要用到菜鸟网络的仓配体系;最后,末端配送也离不开菜鸟驿站。
“江湖规矩江湖定”,年,时任菜鸟网络CEO童文红用“江湖”一词解释和合作物流企业的关系:“很多人说菜鸟定规矩,其实不是,规矩是江湖定的,这张网不属于菜鸟,属于谁不重要。”
然而,同年菜鸟联盟的建立,却基本落实了菜鸟在这张网中“规则制定者”角色。按照规定,加入菜鸟联盟的物流公司,需要依据菜鸟制定的服务标准,推出当日达、次日达、定日配送、夜间配送等服务。
与此同时,阿里巴巴有意增加在物流行业的影响力。继年将第一笔物流投资贡献给了百世快递之后,阿里在年投资了当时年业务量第一的圆通;但第二年,圆通即被中通超过。于是在年5月,阿里又投资了排名第一的中通快递;随后两年,阿里分别出击申通和韵达快递。现在,一个麻将桌也凑不下阿里参股的快递企业了。
随着菜鸟驿站“免费送货上门服务”的推出,“申通们”可能还有更长远的担忧。陷入价格战已久的“四通一达”人员流失严重,被迫节约成本,菜鸟的“雪中送炭”看似缓解了最后一公里的派件压力,实际上可能无形中隔离了收件人和快递公司之间的联系。
在知乎上,多位网友认为,菜鸟驿站的角色,部分取代了快递员的职能:“菜鸟打造整个物流的闭环,或将完全取代快递的收派转运签中的第一个和最后一个环节,快递公司将慢慢变成快递的搬运工,成为阿里物流生态链中价值最低的一环。”
图源知乎
这些观点,和年京东掌门人刘强东辛辣的点评遥相呼应。当时刘以带着几分嘲讽的语气评价道,菜鸟网络的合作伙伴只是“高度依赖于平台的搬砖头、打酱油者”,利润微薄,“最后,几家快递公司的大部分利润,都会被菜鸟物流吸走的”。
从阿里的角度看,淘宝对菜鸟驿站上门件的补贴,支出或许杯水车薪,但好处显而易见:例如大大提升了自身平台用户的购物体验,进一步优化电商的基础设施建设,从而反哺平台成长。可以说,菜鸟网络最终成为阿里电商帝国的“腿”,为阿里跑出了一片疆域。
事实上,先给客户带来溢价,再从这部分溢价中分羹,这种盈利思路在阿里巴巴一些业务中也普遍存在。比如阿里的“口碑”,和饿了么合并之前,其收入来源之一就是通过“赋能”商户,节省商户营销成本,未来从中分成。
不过,菜鸟网络的“星辰大海”,似乎在更远的地方。
“菜鸟”的翅膀硬了
从菜鸟的